北京港人|北上開餐館18年 捱過政治與疫情 寄語要謙虛及幽默

撰文:孔繁栩
出版:更新:

北京是一個匯聚舌尖上美食的城市,在「百家爭鳴」的美食街經營韓式餐館十多年的港人周景泰接受《香港01》訪問,他回想當初舉家赴京,就是希望轉換輕鬆的生活環境,避開充滿壓力的香港都市,笑言「匹夫之勇,唔識死」。

憑着「唔識死」的精神,周老闆的餐館在評分網盤踞高位。不過,在北京單靠一個「勇」字,是無法避免「政治」,早年中韓關係膠着,連帶餐館生意受影響;其後面對疫情及多變的防疫政策,只能靠積累的「口碑」捱過艱苦三年。

北上發展再次成為香港議題,周老闆十分鼓勵青年北上創業,他寄語港青赴京先要調整觀念,做事千勿過於「死板」,思想切勿「非黑即白」,「在內地我們每個人都是港人的代表,對人謙虛、保持幽默感並學會利用強大的普通話溝通能力,能大大提高香港的形象。」

北京港人系列三之一

周老闆在北新橋街道東直門街開設「韓香館」。(受訪者提供相片)

感香港生活壓力大 與韓籍太太北上創業

在北京生活18年的周景泰,於2006年在北新橋街道東直門街開設「韓香館」,與韓國籍太太拍住上。周老闆原本在香港一間法國公司任職,2004年誕下女兒後,有感香港生活壓力大,「香港就算工作賺幾多錢都無時間使,壓力咁大都未必適合小朋友成長」。

「匹夫之勇,基本朋友都無,年紀輕唔識死」

因為從小就喜歡到內地旅遊,令他好奇究竟在內地是怎樣的生活,「雖然太太鍾意上海,但可能韓國女人遷就男人,就去咗北京,係有少少匹夫之勇,基本朋友都無,(想法)好理想,年紀輕唔識死。」

北京聚集百家名菜,韓國菜如何殺出血路?周老闆指出,其實北京人與韓國人飲食文化有相似一面,加上東北有朝鮮族,北京人對韓國食物不陌生,大家都喜歡燒烤,又喜歡飲酒,受惠2008年北京奧運狂熱,旅客及熱錢流入中國,餐館更加受歡迎。

周老闆和韓籍太太共同經營「韓香館」,已經有17年。(受訪者提供相片)

早年中韓關係膠着 餐館面對政治問題

餐廳生意走上軌道,似乎沒有甚麼崎嶇路,不過周老闆說,在北京開異國菜食肆,「政治」會找上你。2016年,中美韓捲入「薩德反導彈系統風波」,中韓關係一度膠着,民間對韓國產生反感,會有人在餐館外指罵。

新冠疫情爆發三年,去年北京大規模「封城」及實施嚴厲的防疫政策,周老闆說理解政府消除病毒的決心,但社會面也有負面情緒,「明白病毒不斷變,防疫要求要經常改,需要有不同嘅措施,例如要食客入餐廳掃碼,入廁所又要掃另一個碼,講就易但點確認?個客唔掃又點處理?」他指食客會因情緒差向店員發洩,又無禮貌,食客之間又會爭執,與以往每晚開派對般的氣氛大相逕庭。

周老闆表示,不少餐館在疫情下倒閉,連商場美食廣場都淪為外賣「小哥」的休息地方,韓香館倖免一難,他歸功於太太的廚藝及影響力,主打「家常菜」不落味精,必定選用新鮮食材;太太又會主動與客人打成一片,在熟客捧場下走過難捱的三年。

北上發展要了解當地文化 摸索遊戲規則

港府近年鼓勵青年北上或到大灣區發展,周老闆對此十分贊同,他建議青年要有心理準備,「猶如去了另一個世界」,他接觸不少赴京發展的香港朋友,有人充滿正能量,能夠發掘到北京的好,但亦有人日怨夜怨。

香港比較開放,國際化,同中國比差好遠,你係咪可以放棄而過嚟呢?……你要了解當地文化,始終要站喺佢哋立場諗,先做到啲嘢,呢度都有香港比唔到嘅好處,只要你摸到個遊戲規則。
北京「韓香館」老闆周景泰
周老闆喜歡遊歷中國各地,不時與家人走訪各名勝。(受訪者提供相片)

鼓勵北上同時要保持港人廉潔、效率、邏輯和原則

與北京人打交道多年,周老闆感受到,北京人享受生活多於工作,亦很喜歡「吹水」,也擅於表達自己看法,即使雙方理念不同都願意花時間聊天,理解對方;而香港人特質是守秩序有規則,但亦可解讀為「死板」,對事物「非黑即白,沒有模糊點」,這也許是港人最需要適應的部份。

對自己誠實、面對問題爭取保持港人的廉潔、效率、邏輯和原則,別過急向有問題的人或系統妥協。虛偽和夜郎自大只會帶來失敗。 在內地我們每個人都是港人的代表,對人謙虛、保持幽默感並學會利用強大的普通話溝通能力能大大提高香港的形象、在內地的影響力,是令事半功倍的最佳配方。
北京「韓香館」老闆周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