綾辻行人《十角館的殺人》真人版 何以雷聲大雨點小?|湯禎兆

撰文:湯禎兆
出版:更新:

24年春季日劇中,不少推理小說迷均滿有期待,因為綾辻行人的「神作」《十角館的殺人》在刊行36年後,終於拍成真人版。只不過雷聲大雨點小的反應瞬間湧現,我看過後也覺得合情合理,內容基本上不過搬字過紙。媒體有傳此乃「館系列」會否拍下去的試金石,由衷而言我認為機會也可能直接受到影響。
文:湯禎兆|原題:十角館的敗興

《十角館的殺人》

當然,推理小說迷的憧憬絕對心知肚明,何況《十角館的殺人》的本事,本來就是由著名的京都大學推理小說研究會作為原型建構而成,當年一時無兩人才濟濟的盛況(綾辻行人、小野不由美、我孫子武丸及法月綸太郎等),又怎樣不教人充滿幻想?

《十角館的殺人》書封

只不過如果由我說一句心底話,私底下覺得選拍《十角館的殺人》作為「館系列」的試探作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何以言之?有看過原著的讀者應該都知道,《十角館的殺人》絕對是一本過譽的作品,尤其是背負了「新本格派」之名,其實均不過屬一場敘述詭計的練習遊戲。全書八成篇幅都不過在故弄玄虛,作者不過在最後八分一左右的章節,牽強地用兇手的內心獨白交代一切的來龍去脈。更為甚者,對比「館系列」的其他作品,「十角館」的結構同樣沒有特別功能,簡言之掩卷後讀者覺得受騙的成分機會頗大,所以以此來投石探路,極有可能落得此路不通的下場(在「館系列」中,個人認為《殺人時計館》遠遠較《十角館的殺人》出色得多)。

(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