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認SOGO屈臣氏 FB假專頁扮真商戶騙財 苦主聯盟復仇緝兇

撰文:李穎霖
出版:更新:

疫情之下,港人興起網上購物,但消費騙案亦隨之而生。近日有騙徒甚至在社交平台,假冒崇光百貨、屈臣氏等商戶騙財,消費者付款後無貨收,亦難以追究。有被冒認的商戶為防再有客人被騙,出招應變,但認為騙案仍會為網購商戶帶來衝擊。
民主黨消費者權益政策發言人袁海文建議,消費者於網購時應避免使用轉數快付款,又指社交平台有責任,收到消費者舉報後,應作出行動。

鄧小姐今年9月於專頁購買榴槤,但最後收不到貨之餘,帳戶亦被對方封鎖。(羅君豪攝)

於Facebook專頁購物 付款後無貨收

「當時心想是第一次,就試試網購,沒有想過會被騙。」鄧小姐說。她今年9月見到Facebook頁面,不停出現一個專頁售賣榴槤的廣告。查詢詳情後,對方多次以優惠價推銷,最終鄧小姐支付200多元購買,但最後收不到貨之餘,帳戶亦被對方封鎖:「我當時沒有考慮太多,或檢查店舖的地址。我曾問店家有沒有商業登記證,對方只答網上生意不需要。」

▼鄧小姐與賣家對話▼

鄧小姐的例子是典型的網上消費騙案,她近日開設群組,聚集近60位同墮網上消費騙案的苦主,始發現近日多了騙徒冒認知名店舖,開設網上專頁騙財。

▼崇光百貨、屈臣氏發聲明澄清▼

假專頁冒起 崇光、屈臣氏遭冒認

「我想至少都有十宗八宗,因為崇光百貨、屈臣氏、盈豐、泊檔(海鮮專門店)等,很多較有信譽的商店,都被人盜用過地址。」事後,鄧小姐及一眾苦主通知被冒認的店舖,崇光百貨、屈臣氏等商戶分別於9月及10月發出聲明,澄清與假專頁無關。

鄧小姐近日開設「復仇者聯盟」群組,聚集近60位同墮網上消費騙案的苦主,她指自己及其他苦主都希望騙徒負上刑事責任。(羅君豪攝)

鄧小姐指,自己及其他苦主都希望騙徒負上刑事責任,不斷搜集騙徒的線索,並已就事件報警。她們亦曾向Facebook舉報騙財的假專頁,惟該些專頁未因此消失。

泊檔海鮮早前被騙徒冒認,創辦人溫啟宗指,騙徒主動私訊在直播中留言的客戶,並使用他們的名字及地址。(張浩維攝)

騙徒冒認真商戶 主動私訊推銷

主要經營直播購物的泊檔海鮮,早前被騙徒冒認,創辦人溫啟宗指,至今有約10人被騙:「騙徒主動私訊在直播中留言的客戶,他們會謊稱當日有長腳蟹或大閘蟹優惠。」他表示,騙徒在對話中使用他們的名字及地址,惟收款的並非公司戶口,而是私人戶口。

溫啟宗指,騙徒多以時令海鮮吸引消費者,定價較一般商店平一大截,是市價的二至三折:「以長腳蟹為例,平均可能是320至380元一斤,但騙徒可以平到100至120元。」

商戶設電子錢包防騙案

為防冒認騙案再發生,溫啟宗表示,公司10月已設立電子錢包服務,客人需入錢到公司戶口儲值,避免客人誤付款至騙徒戶口。

溫啟宗認為,此類消費騙案會為傳統網購平台帶來衝擊。(張浩維攝)

作為長時間直播的購物平台,溫啟宗認為商舖透明度高,客人可隨時向直播的職員查詢訂單,騙案對他們的影響不大。不過,他認為此類騙案,仍為傳統網購平台帶來衝擊:「因為消費者付款後,會擔心否有貨交、貨品是否符合說明。消費者遲了一小時收不到貨,緊張地致電客戶服務職員又無回覆,可能就會引起質疑。」

▼其他苦主與騙徒對話▼

疫下網購投訴飆升

根據消費者委員會提供的數據,2018年及2019年收到關於網上購物的投訴,平均逾4,700宗,但至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的2020年,相關投訴飆升1.7倍,至逾1.3萬宗。今年首9個月,消委會亦已收到4,700宗相關投訴。

袁海文:網購避免用轉數快

民主黨消費者權益政策發言人袁海文指,相信疫情令網購熱潮興起,去年起收多了不少騙案苦主求助。不少騙徒都於社交平台推銷,再指示消費者以轉數快付款,形容「整個騙局很快速,叫人防不勝防」。他指,間中都有騙徒冒認真實商戶,但認為每個個案手法都稍有不同,收款帳戶亦非同一個,難以總結某一批人要為所有騙案負責。

(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袁海文建議,消費者於網上消費,應盡量避免使用轉數快付款:「因為它沒有爭議交易保障機制,使用信用卡或Paypal會較有保障。」他又表示,社交平台亦有責任,如收到消費者舉報,應作出行動。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使用社交平台或即時通訊程式購物,較難核實賣家身份,亦未必有單據記錄,有機會被界定為私人交易,出問題時會較難追討,建議應審慎考慮交易方式,及光顧有良好商譽的網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