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應以科學態度看待「假陽性」爭議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瑞典公共衞生局最近公佈華大基因生產的核酸檢測套裝有問題,導致出現3,700個「假陽性」結果。由於香港即將在9月1日開展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使用與瑞典相同規格的試劑,報道難免引起市民討論甚至質疑。但政府即日已解釋,提供檢測服務的私營化驗所均必須達技術水平質素,相信可免卻公眾不必要的憂慮和誤解。

對於華大基因試劑引發的爭議,醫管局前主席、有份參與「普及檢測」的華昇診斷中心董事長胡定旭接受媒體查詢時指出,有關試劑敏感性比較高,因而可找出一些輕微或沒病徵的帶病毒者,強調「高靈敏度」試劑對疫情防控實屬必要。

客觀而言,敏感性高的好處在於有助壓低「假陰性」個案,但卻會導致「假陽性」個案增加,瑞典的情況相信就是這樣。平情而論,因試劑敏感性高而出現較多「假陽性」個案是意料之內,而從嚴處理畢竟比任由「假陰性」患者在社區遊走好,尤其是香港已經歷了第三波疫情折騰,實在承受不起隱型患者在社區播毒的風險。

「假陽性」壓不垮醫院

但這又會產生另一些問題,例如「假陽性」檢測結果可能「殺錯良民」,甚至會像一些意見所指,大批「假陽性」勢必壓垮醫療系統。類似質疑不能說毫無理據,但根據政府的安排,一旦實驗室檢測到「疑似陽性」個案,便會交由衞生署作進一步覆檢,再由後者發出最終診斷報告,因此坊間質疑只是過慮。

再者,政府周三(26日)指出,設於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的實驗室由與華大有關的華昇診斷中心支援,並已於8月通過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的外部質量評估項目,確認其混樣檢測的準確性。對於普及檢測的專業水平及成效,社會應實事求是。

政府還可作出更多人性化的安排,好讓「普及檢測」程序更為順暢。既然市民擔憂自己被錯誤列為「假陽性」會影響正常生活,當局大可在初步檢測結果出台後,交代覆檢個案所需時間,避免他們乾等;當局亦應清楚交代等候覆檢期間,「疑似陽性」人士是否須要強制留在家中。如果政府不理順有關安排,「普及檢測」開展後爭議必然有很多。

華大試劑須達水平

與此同時,檢測公司亦應增加透明度。自從「普及檢測」計劃公佈後,許多抱以懷疑目光,瑞典出現大量「假陽性」個案甚至成為計劃不可靠的「證據」。對此,華大基因應當進一步交代試劑的敏感度和特異度比例,讓專家學者評估試劑質素,相信可以澄清誤解。

病毒檢測是科學,由之引申的問題應當按照科學原則去處理。普及檢測雖有其不足,但卻是正確和有效的,整體而言是好事。我們當然無須像一些官員那樣,動輒視外間批評為「抵毀」,但也不能事事以政治立場行先,凡政府推出的措施也否定。借用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一句話:「面對疫境,市民大眾要平心靜氣,用科學原則去應對,疫境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