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黨組黨 傳統建制派不應再「老定」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有內地背景的財金界人士李山、黃秋智及陳健文,今年5月在香港成立新政黨紫荊黨,並且計劃招募25萬名黨員參與各級選舉。許多人會聯想到「阿爺」想以新黨取代傳統建制派,有人甚至引用中共在三十年代肅「AB團」的歷史,認為「外來幹部」將要清剿「本地幹部」。紫荊黨會否取代傳統建制派,現在當然言之尚早,畢竟後者在香港深耕數十年的優勢不容易被輕易複製,但其成立畢竟提醒建制派要有危機感和檢查自身不足的意識,否則即使不被紫荊黨淘汰,最終也會被市民唾棄。

在部份議題上,紫荊黨對香港社會的看法有其道理,創辦人之一李山11月底出席清華大學一個研討會時,提出要注意新移民受到歧視、「特殊利益集團」掠奪普通市民利益、改善中央和特區關係等問題。然而,也許是在很賺錢的財金界混得太久,李山對民生的看法似乎略嫌膚淺,他雖然正確地指出住房是香港最大的社會經濟問題,可惜卻選擇以相當於「租置計劃」的出售80萬套公屋來解決,不明白在公屋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這樣做只會加劇短缺,無助克服他口中的「最大社會經濟問題」。

至於傳統建制派在回應紫荊黨創黨的新聞時,似乎相當「老定」。民建聯葉國謙認為建立25萬人的政黨是天方夜譚,自由黨鍾國斌則認為「做到先算啦」、「唔係有錢就有票」。紫荊黨究竟能走多遠,是認真地與傳統建制派和民主派競爭,抑或只是幾位財金界人士忽發其想的玩意,有待觀察,但我們並不贊同傳統建制派的「老定」。須知道,昔日建制陣營成立新政黨,例如民建聯、自由黨、經民聯等,大體是在傳統意義上的「香港人」圈子內發生,今次紫荊黨卻由有內地背景的人士成立,模式顯然有所不同。傳統建制派要反思,是否自己太過不濟,因此才會引起內地精英不滿,繼而成立新政黨去競爭。

紫荊黨的成立提醒了傳統建制派要有危機感,要自我革新。事實上,他們從未認清楚香港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看不到欠缺公平正義、分配不均等弊端導致香港管治危機深重。某些時候,建制派也是把「特殊利益集團」置於大眾之上,很多人還記得張宇人反對最低工資,眼中只有僱主而無僱員;也有許多人記得在反修例運動前,民建聯從沒那麼高調支持收地建屋。

建制派對深層次矛盾的認識不足,遑論責成政府推動改革。建制派不應盲目為政府「保駕護航」,不應把提供「鐵票」為職志,這太沒出色了。希望他們不要那麼「老定」,如果再拒絕自我革新,那麼最後將會被歷史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