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揭濫用豁免強制檢疫 衞生署須杜絕劣行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為防止輸入新冠病毒案例,港府現時要求大部分來港者在指定地點接受14至21天的強制隔離檢疫,但登記了「回港易」及指定類別人士則可獲得豁免。隨着內地和港澳台的疫情緩和,不少人希望港府早日放寬其餘三地抵港的強制檢疫條件,方便往來。但在爭取通關之際,民眾仍然應該遵守港府現行防疫禁令。然而,《香港01》發現有中介公司卻涉嫌濫用豁免制度,破壞制度信任。負責審批豁免申請的衞生署懷疑走漏眼之餘,又不透露獲豁免的機構名單,輕視公眾知情權,教人失望。

根據《若干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及《外國地區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現時共有40類獲豁免接受強制檢疫的人士。相關豁免安排的大原則是豁免安排有助維持香港必要日常生活或經濟發展,保障港人安全健康,或符合香港公眾利益,而為香港供應個人防護裝備、其原料或生產設備的公共機構及其相關人員是名單之一,衞生署是負責審批該類別申請的政府部門。

+3

破壞制度 對檢疫者不公

《香港01》偵查報道,有中介公司聲稱可以取酬處理廣東省以外的內地回港申請,證明申請者是上述規例豁免檢疫的人員,並有成功例子。不過,中介公司提及的防護裝備公司,既不存在於所註冊的地址,現場租戶亦沒有供應防護設備。衞生署在接受查詢時沒有正面回覆相關個案,又指基於私隱理由而拒絕公開獲豁免的供應商名單。署方只回覆截至4月7日有812人符合此類別獲豁免隔離,至今並沒有違反相關條文的定罪個案,以及會透過不同渠道核實申請資料。

誠然,現在沒有證據顯示豁免強制檢者疫為本港帶來更多輸入個案,但中介公司公然濫用機制依然是一個必須處理的問題。這些人為省回隔離期瞞騙政府,破壞市民對整個制度的信任,對萬千按規矩入境的回港者並不公平。另外,衞生署未能在核實申請時抽出違規者,也反映出審批過程存在漏洞。

「麗美邦」公司註冊地址位於大角咀長發工業大廈,現場找不到這間公司。附近租戶及保安稱未聽過這間公司。(王海圖攝)

公開資料 公眾監督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就供應防護設備類別而言,衞生署可以抽查公司,派員上門了解公司是否有實體業務。若然署方認為抽查工作繁重,那大可以在網上公開曾申請和正在申請的公司名單,好讓業界公眾人士監督,舉報可疑個案。或許署方認為該等資訊跟公眾關係不大,但疫情之下,公眾渴求更多資訊,要求政府行事更加透明可以理解。除了衞生署外,其他審批豁免人士的政府部門亦同樣需要提高警覺,避免同樣出現濫用個案。

港府關於獲豁免人士的數據總是不大公開透明,最近一次公布是2月回答立法會醫學界議員陳沛然的質詢,而且當中甚至還透露了當局沒有專門整理備存海員和機組人員以外獲豁免人士入港以後的確診數字,足見官員對此問題頗欠留心。毋庸諱言,豁免人士曾是過去爆疫源頭,政府實在很應該恆常公布和更新相關數據,尤其是按各類別和來源地的申請、獲批宗數等分項數字,好讓各界察覺疫情有否惡化趨勢,以便社區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