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假期拖足十年 基層處境政府懶理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周三(19日)佛誕,政務司司長辦公室在其社交平台上,表示政府已提交的《2021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倘若順利通過,明年佛誕將會是首個由「銀行假」轉為「勞工假」的法定假日。然而政府同時又建議本港銀行、勞工假期要等到2030年才可能劃一,意味着辛勤工作多年的基層勞工,隨時捱到退休仍然未能享受到這幾天假期。

現冒「勞工假」是指在《僱傭條例》下任何僱員每年均可享受到的12天法定假日。至於「銀行假」則是根據《公眾假期條例》規定適用於所有銀行、教育機構、公共機構辦事處及政府部門的17日假期。

(資料圖片/羅國輝攝)

基層注定被剝削?

「銀行假」的出現起初源於英國政府《1871年銀行假期令》,意在令一般商業交易在指定假日暫停,港英政府亦於1875年跟隨立法制定《假期條例》,但是對於普遍勞工並不適用。到1961年香港修訂《工業僱傭(有薪假期與疾病津貼)條例》,才終於遵循國際勞工公約的規定,給予部分本地工人六天有薪法定假期,1974年再把相關條文納入《僱傭條例》以此涵蓋所有僱員,然後1977年、1983年和1999年又將日數先後增加至10天、11天和至12天。

隨着社會發展假期平權未見成效,兩種假期也漸成壁壘分明的階級差距。根據2011年第2季的政府統計數字,較低技術職業類別(如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的僱員當中,當時有近70.9%只放取勞工假;但是較高技術職業類別(如經理及行政級人員、專業人員)等,則有79.6%至92.5%已在放取銀行假。《僱傭條例》及《公眾假期條例》的分別,導致只有白領一族可享公眾假期,剩下議價能力弱的基層員工獨自承受「勞工假」的差別待遇。然而本港勞工增加五天假期根本不會帶來多大經濟負擔,就算假設本港勞工每人增加五天假期,其總體成本亦只佔其年薪約1.37%,數字更未計及大部分文職員工已在放取銀行假,而且部分工種無需找尋替更。兩種假期的平權,難言對現時經濟有極大損害。

兩種假期的平權,難言對現時經濟有極大損害。(資料圖片)

拖延十年欺凌弱勢

兩假平權拖延多年的真正原因,更多來自商界、政府對基層勞工的一致壓迫。正正因為低技術工種的議價能力較弱,基層員工往往成為被犠牲的一群。去年10月的勞工顧問委員會上,便有僱主代表一面擔心疫情期間環境艱難,又一面擔心經濟復甦會人手緊張,不論是怎樣的經濟環境,商界總有推搪讓員工放更多假的理由。可是「一隻手掌拍不響」,商界為求利益最大化,也需要有不作為的政府配合方能成事。而從兩假平權一事例來看,香港政府便是選擇一再妥協,將銀行假、勞工假的五天差距攤成十年拉平,於是弱勢的低技術勞工就是這樣遭政府與商界聯手欺凌。

多年以來政府推出勞工福利政策,往往是以僱主意見作為依歸。在今次事件上,政府固然需要重新審視《2021年僱傭(修訂)條例草案》,將推行時間由十年縮短到三年甚至更短,長遠還要再行檢視其他標準工時、最低工資的立法及修訂相關細節。至於更需要政府反思的,就是一眾官員與公務員接二連三對僱主退縮的軟弱態度。基層員工所受的差別待遇之苦,本來正是他們既無力與資方抗衡,政府同一時間卻袖手旁觀、妥協讓步的結果,而現在把五天假期拖成分開十年施行,更是對基層勞工的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