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須虛心學習鄰地抗疫表現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香港新冠疫情病例個案數字近日略見回落,但整體來說仍然是處於一個比高的水平。反觀接壤香港的深圳在進行三輪全員核酸檢測工作以後,宣布全市範圍內基本已經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秩序、生產經營和交通運輸。同樣在鄰近地區的澳門,更是儼如鶴立雞群,幾乎未受今波疫情影響。

截至上星期六(3月19日),深圳市於今年內合計錄得1,722例確診個案及491例無症狀感染者,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今年內更只有三例確診個案及56例無症狀感染者。相比之下,香港新一波疫情則已經錄得679,452宗核酸檢測陽性個案和355,607宗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並且一般相信遺漏在社區的未呈報個案可能更多。

澳門特首賀一誠與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會面。(澳門特別行政區新聞局)

澳門:事先準備公布預案

儘管澳門至今未出現過嚴重疫情,可是當地政府卻於上星期四(3月17日)率先公布了一份《應對大規模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預案》,內容涵蓋決策機制、風險分級、社區管控、排查檢測、隔離治療、生活支援及訊息溝通等各個環節,並且特別提到當局已在草擬可提供1,000個以上床位的「室外方艙醫院預案」。

澳門衛生局局長羅奕龍在記者會上強調,制定《預案》並非預示疫情即將擴散,而是澳門特區政府「居安思危」的表現和考慮極端情況下的應對方案。另外應該看到的是,今次澳門選擇在真正爆發疫情時公布《預案》,客觀上還能增加市民的信心,以及讓社會與相關部門提早作好準備,避免實施之時出現各種混亂。

從前年澳門先於香港確保市民充足口罩供應開始,坊間便一直有意見認為澳門抗疫成績要比香港優勝。本港之所以爆發新一波疫情,其實亦跟港府官員沒未雨綢繆脫不了關係。近幾個月防控工作執行亂象,也令人很難相信當局內部曾事先制訂詳細預案。林鄭月娥早前聲稱疫後將要全面檢視政府、機構表現,澳門無疑足以作為其中一個值得香港去學習的對象。

深圳:果斷回應快速復常

有人可能覺得人口及面積僅得香港一成的澳門參考價值有限,那麼比香港更多人和更寬廣的深圳又如何?當變種病毒蔓延去到內地後,深圳當局上星期一(3月14日)隨即迅速敲定「禁足」、「封城」,一連七日進行三輪全民檢測,配合全面實施封閉管理,結果成功抑制疫情發展,個別重點地區甚至可以先行「復常」。

正如港大深圳醫院院長盧寵茂所說的,深圳此舉是付出很大代價「用短痛換取避免長痛」,行動速度值得香港借鏡。畢竟各處經驗或許需要因地制宜、無法直接複製,但於疫症中雷厲風行、快速行事必定是對的。即使林鄭月娥也不得不承認,香港無法像深圳那樣很快地組織全民檢測,是因為港府在動員等方面的能力不足。既然看到這個問題,我們自然需要設法改善。

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除了講話指出「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同時亦要求各地部門「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澳門與深圳的例子剛好可以提醒港府主事官員,切忌只聽到了前一段話傾斜減少辦事代價,連蘊釀良久的全民檢測也要擱置暫緩;更不可以忽略後面那項更重要的要求,尤其必須事先制訂恆常應對機制,做好準備隨時應對疫情再度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