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並未令俄羅斯變得更安全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事已持續了一個半月,戰況近日膠着。雖然雙方進行過多輪和談尋求和平,但進度卻受到戰事局勢進進退退影響,至今仍沒有突破性發展。無可否認的一點是俄羅斯正陷於困局當中。

俄羅斯對外宣稱發動這次戰爭有眾多目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它認為北約近年不斷東擴已嚴重威脅到其國家安全,它不可能繼續放任烏克蘭加入北約,必須以軍事行動介入阻止。俄羅斯在戰爭中追求的是國家安全,但從政治現實看起來,戰爭並未令俄羅斯變得更安全,甚至可能更不安全。

俄羅斯的戰爭困境

受到不同媒體報道的偏頗影響,俄羅斯在軍事上的表現到底如何難以有一個非常真實客觀的評價。然而,戰爭是政治的延伸,戰爭如果沒有轉化成為政治成果,那戰場的表現並不一定會成為利益。古代迦太基與羅馬在地中海爭雄,迦太基將領漢尼拔帶領軍隊突入羅馬後方,甚至在坎尼會戰中重挫羅馬軍隊,戰場上的表現不得不謂出色,但最終漢尼拔不能將戰爭成果轉化為政治成果,第二次布匿戰爭卻以羅馬勝利告終。

當然,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與第二次布匿戰爭的迦太基與羅馬未必可比,但戰爭的目的是政治的道理並沒有因時空而改變。俄羅斯沒有變得更安全,這是它真實的困境。首先,戰事膠着,俄國無法與烏克蘭達成和平協定,包括「去軍事化」、「去納粹化」等政治訴求無法轉化為政治條約,也就意味着俄羅斯無法獲得更多的安全保證。

戰況膠着,克里姆林宮亦承認俄國有重大傷亡。

其次,俄羅斯發動戰爭意圖阻止北約東擴,但歐洲卻因此被刺激,推動了北約繼續東擴的政治現實。就以烏克蘭而言,總統澤連斯基在是否加入北約問題上時有變化,早前說已放棄,但自俄國退出基輔地區後,他又公開討論加入北約的問題,因此俄羅斯至今尚未有任何保證。另一方面,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似乎刺激了周邊鄰國加入北約的意願,英媒稱瑞典及芬蘭這兩個原本軍事中立的國家在今年夏天可能尋求加入北約。不管是否屬實,但相關的討論存在本身已經反映,俄羅斯的行動令問題比起戰爭前更複雜。

另一方面,俄羅斯也令北約也有了藉口,加大它在東歐的駐軍,上周末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示,北約考慮在東翼邊境永久駐軍。從這些看起來,俄羅斯並沒有因為發動戰爭而變得更安全。

以戰爭未能求得安全

美國保守派以往大力提倡「先發制人戰爭」(preemptive war),道理也相似。他們認為為了國家安全和利益,美國應該在問題發生之前先介入戰爭。但過去的二十年證明美國的「先發制人戰爭」不斷為美國創造新問題,美軍從阿富汗退兵更突顯了戰爭手段的不足。

圖為4月6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北約會議上發表講話。(AP)

即使我們同意北約東擴的確威脅到俄羅斯的國家安全,但以戰爭尋求安全,不單未必能如其所願,反而會產生更多新問題。武力只是一種以防萬一的手段,要解決不同的困局所需要的實際上仍然是政治智慧。解決紛爭首先是對話,即使對話無法令北約與烏克蘭理解俄羅斯的擔憂,但俄羅斯能夠對抗的方法顯然不在戰場上,而是在改變自身的實力。這聽起來有點老生常談,但歷史卻不斷告訴我們相當的道理。就正如2019香港的亂局中,很多勇武派認為「和理非」的方法達不到政治訴求,所以要訴諸暴力,我們當時便不禁質問,難度武力就可以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