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價或車隊制不足令的士走得遠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交通諮詢委員會在本周一(11日)開會,會後主席張仁良表示委員歡迎政府多項改善的士營運和競爭力的措施,又會就的士加價申請事宜向政府表達意見。坊間焦點在於收費增加至少兩成,但加價極其量短期緩解成本上漲。政府長遠計要把司機從車主主導的利益格局解放出來,毋須透過違法手段賺取收入,當他們改善待客手法,提升服務質素,自可吸引更多乘客。

政府在本月初透露一系列改善的士服務的措施,包括再處理加價申請。的士對上一次加價是在2017年,業界在翌年申請再加價,但因為項目有變加上社會不穩,政府到最近才再放上議事日程。起錶加價至少兩成,不論在當年還是今天也難令乘客接受,但我們也要理解,五年來車用石油氣價格從低位反彈,加上維修保養、保險費用和整體通脹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司機淨收入卻普遍下跌,第五波新冠疫情更令客量大削,的士加價不無理由。

確保加價惠及司機

但無論如何,政府必須保證絕大部分的新增車資能落入司機口袋。否則,加價得益全歸車主,增加擁有的士牌照的回報率,為走下坡的牌價托市,而司機繼續捱苦。政府曾表示大部分車行和車主商會表示在加價實施後約三至六個月不加車租,惟日前運輸署署長羅淑佩說法則變得籠統,只向立法會回覆這是「默契、共識」,「在一段時間內,車主不應該提高車租」,對司機的保障似乎變弱了。要說服乘客和大眾加價有理,政府要把不加車租條款設下時期,並具約束力。

加價一事反映的士行業的困境始終繫於數百億元的牌照利益格局,雖然牌照價格近年從高峰回落,但市區的士牌價平均仍有近500萬元,價格接近私樓上車盤。一般人當司機只可向車行租車,而要繳付車租和其他成本,不少司機明知違法也會挑客、兜路、濫收車資,總體服務質素轉差。

運輸署早前建議,的士可以增加乘客數目至最多6人,在接載機場及口岸乘客時有更大競爭力,但收費與其他的士相同。(資料圖片 / 余俊亮攝)

須打破牌照壟斷以解救司機

政府在討論的士加價之際,一併討論服務改善,但對象仍以司機為主,尤其是建立的士司機記分制和兩級扣分制。的士司機要合法營運,可是政府亦有責任給司機適當的謀生空間,司機即使按規工作也可生活,乘客印象和服務會轉佳,更願意乘搭的士,司機收入亦會增加。

其餘的改善方案中提到修改早年的專營的士建議,引入車隊制,部分司機將受僱於車隊。也許政府估計司機當員工後可穩定司機收入,但官方文件沒有提到具體條款。如果司機只是低薪聘用,生活仍無改善希望,缺乏受僱誘因。其實,過往交諮會提出政府可考慮再發新牌,新投標者只准申請一個牌照,牌照有限期兼且有轉讓限制等,作為打破的士牌照壟斷、增加司機工作選擇的試點。

運輸當局的討論集中的士業,即使觸及網約服務,也是局限於車隊制和加強打擊非法出租汽車或載客取酬的罰則。但既然政府提到要提升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就不可排拒網約私家車服務,畢竟這樣違背創科潮流和出行趨勢。學術機構以至消委會也曾建議規範化網約車,以保障司機收入、乘客安全和出行數據,減少的士和網約平台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