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與年輕人談生涯規劃 你又怎規劃自己的生涯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被嘲為「旅遊局長」的教育局長吳克儉,經常把「生涯規劃」掛在口邊,甚至連缺席教育事務的會議、出席商會的應酬活動,也說是要「加強生涯規劃教育」。雖然不少年輕人生涯抉擇困難,缺乏明確方向,生涯規劃概念的原意良好,但香港產業高度集中在金融、地產等,教育政策亦過分迷信考試評核,高談「生涯規劃」的高官,憑甚麼教年輕人如何規劃人生?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前排右三),同日在立法會公聽會上早退,晚上出席慶回歸活動。(政府新聞處圖片)

高談生涯規劃 實際效果存疑

近年在香港的教育界,生涯規劃是一個經常談及的議題,但生涯規劃的效用並非如預計中受認同。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團隊早前發布關於香港高中學生的生涯發展的調查,在約二萬位受訪者中,有三成受訪高中生認為沒有或者只有一個大致方向。相較外地,香港青年人在「擇業困難」的問題比較突出。

誠然,推展生涯規劃並非易事。首先,過去幾十年,香港行業和工作形式經歷多重轉變,由密集工業演變成貿易,以至金融、地產及服務行業為主。現在的職場,合約工作、彈性工作、自由工作者已成常態。轉換工作甚至轉換事業愈趨普遍,相信這是不少現今打工仔的工作寫照。工作軌跡多變,自然難以預先規劃人生。

延伸閱讀:回應吳克儉:無視香港實況 離地的生涯規劃

社會變化太快 打機由無出息變有出息

其次,社會也感受到新科技和互聯網,正不斷在改變職業版圖,一些幾年前未成氣候的行業,今天卻炙手可熱。例如過往師長認定「打機冇出息」,自然也不會有學校教人打機,但現時全球電競產業發展迅速,去年市場規模達到約36億港元,預測在2019年更升至86億元。除了電競選手,還衍生市場策劃、賽事旁述、直播技術人員等職業。無論學生也好、家長也好、學校也好,誰能在瞬息萬變的科技化社會之中,想到如何規劃自己五年、十年後會過著如何的「生涯」?

根據電競網站E-Sport Earning的數據,2015年全球總共有4,721項賽事,獎金總共高達5.11億港元。(資料圖片)

這裏有一個值得討論的例子,就是南韓最大的手遊公司創辦人、42歲的房俊爀(Bang Jun-Hyuk)。他沒有完成中學,又經歷創業失敗,可說是一個教育制度、甚至社會的失敗者。但他在2000年成立Netmarble網上遊戲公司,近年轉戰手機遊戲,有聲有色,3年前更獲騰訊投資,現時已是一家市值過百億美元的大型上市企業。

假如他的故事發生在香港,中途輟學「讀書唔成」的房俊爀,師長、家長又會教他如何規劃他的生涯?會鼓勵他做人要有夢想,開創自己的事業?還是勸勉他別「FF」(幻想)太多,應該腳踏實地、疊埋心水,做個侍應生、地盤工,好好地為自己往後的「生涯」規劃一下?

新興產業發展遲緩 叫年輕人規劃甚麼?

當然,老師和商界導師可以及早幫助學生分析未來行業走勢,建議學生培養一些未來熱門的技能,學習語言、藝術、設計思考等通用而難以被取代的技能,有助提升其謀生技能。不過,這就涉及一個重要問題,究竟香港能否容得下多元化的行業,可以有更多元化的工種?

例如不少高官經常鼓勵年輕人學習科技,近年亦多了一些學生唸科技,不過,現時香港科技產業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例如研究及開發投資佔GDP比例,不足1%,被新加坡、中國、南韓和日本等競爭對手拋離。商人往往認為投資創科是高風險,「High Tech揩嘢」。即使現時創科基金的數目和金額增加,香港也只能在後面追趕。

延伸閱讀:生涯規劃電影學生自製「殺父母大全」 導演:原來現實更癲

香港大學比去年升1位,本年排在第4名。(資料圖片)

再者,整個教育制度不鼓勵數理發展。今天高官經常掛在口邊的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希望更多人攻讀。其實,任誰也知道,當中的數理科,在學界一直不受重視,文憑試報考人數連年下降,大學的數理科是水泡,早前港大更索性取消天文及數學物理科。誰能怪家長師生不選擇?在推動學校辦生涯規劃活動時,政府高官是否先做評估,考慮過往政策有沒有鼓勵學生,按其意願計劃未來?

要談生涯規劃 首先要有真選擇

父母老師當然希望子女成才,尤其是一些父母自覺走了冤枉路,所以更加希望子女早日計劃將來。然而,經濟和就業形態比以往變化急速,及早計劃更加難。再者,香港的產業、資源配套、和社會想法也受著多種框框限制,青年人難言有真選擇。舉個例,要扭轉社會對數理科的觀感,畢業生薪酬需要提升,也需要大中小學的課程配合,非一時三刻能夠達成。即使如中大的研究報告所說,增加教師支援、培訓和資訊有助推行生涯規劃,如果解決不來上述固有問題,效果只會事倍功半。

要有「真」選擇,父母老師的思維需要鬆綁,給青年人尋找多條生路,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有明確的產業路向,同時容許多元出路,在變化萬千的世界中,讓年輕人有空間、有勇氣計劃屬於自己的未來,而非淪為社會上營營役役的一口小鑼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