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方向|民意+科學 網約車落地正當時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劉暢

近期,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行政會議前的記者會上提到,政府正積極研究網約車的法律問題和社會普遍對於點對點個人交通需求,預計7月將公佈初步調研結果,並聽取公眾意見,以決定未來的政策方向。在這一背景下,我們有必要深入分析網約車與的士之間的關係,探討如何實現兩者的共生共榮,以及政府在其中應扮演的角色。

民意:支持網約車落地

根據某媒體的網絡投票,92.7%的受訪者支持Uber,認為其司機態度和服務質量優於傳統的士,並通過平臺監管服務質量更有保障。相反,只有7.3%的人支持的士。另有約67%讀者認為政府規管框架下可考慮向該類網約車發牌。這一結果反映了公眾對網約車的高度認可。

數據:的士司機議價能力提升

另外根據政府提供的2009-2023年的士司機收入數據,我們也發現,在Uber等網約車服務進入市場後,出租車司機的淨收入占比實際上有所提升。2009-2014年之間,租車司機(市區)的淨收入佔營運收入的比率大致維持在50%;而有Uber後的競爭之後,租車司機的淨收入佔比有上升趨勢,平均每五年上升5%,至2023年 (引入Uber 10年),佔比提升約一成至61%,新界和大嶼山的士的趨勢亦大致相同。這表明,網約車的競爭並沒有削弱的士司機的議價能力,反而提升了的士司機的收入佔比和議價能力。

的士vs網約車,不只是競爭

的士業界視網約車為威脅。最近就有的士司機自發組織「放蛇」打擊Uber司機。行政長官李家超亦呼籲業界通過合法途徑表達訴求,而非訴諸「放蛇」等行為。這反映出,面對市場變革,部分的士業者仍然試圖通過維護壟斷來固守利益,而非通過滿足乘客需求來贏得市場。長遠來看,這種思維定會引領的士行業走向衰敗。

網約車平臺憑藉大數據實現供需精準匹配,利用移動支付提供無縫出行體驗。這種新模式令出行更加便捷高效,也催生出眾多創新服務。可以說,網約車豐富了市民的點對點出行選擇,推動了出行服務品質的整體提升。從這個角度看,網約車和的士其實是一種互補的關係,而非你死我活的博弈。

對於的士行業而言,與其抱殘守缺,不如主動求變。一方面,的士業界要從乘客的抱怨中汲取教訓,著力解決服務質量差、管理混亂等深層次問題。另一方面,的士行業也要學習網約車的先進經驗,利用互聯網技術提升調度效率,優化乘車體驗。事實上,的士與網約車融合發展已經成為了國際趨勢。傳統的士行業只有積極進行科技化改革,才能在競爭中煥發出新的生機。

政府:保障公眾利益與市場公平, 創造多贏

網約車在香港擁有廣泛的市場需求。但由於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保障,其一直處於灰色地帶,這不僅影響了網約車行業的健康發展,也給市民出行帶來安全隱患。特區政府應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看待新事物、新模式,以開放心態鼓勵變革,在競爭中提質增效,積極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推動政策和技術創新,解決當前的困局。我們期待政府在7月提出的網約車規管方案能夠平衡各方利益,為香港的士與網約車融合發展指明方向。

網約車落地:時不我待

網約車落地香港,已經十年,這不是一個新的問題。香港新方向樂見特區政府同樣意識到相關矛盾存在的激化風險,勇敢的走出第一步,將在短時間內提出規管方向。但是,網約車落地,的士服務規管提升,第一步還遠遠不夠,未來挑戰還很多。特區政府要拿出魄力,堅持以民為本,以六百多萬市民的整體利益為出發點的施政理念,加快網約車合法化的步伐。不只是让政策停留于在「研究」和「諮詢」,任由的士業界綁架民意。香港市民已經等待太久,網約車落地,正當時。網約車落地,不僅是交通出行方式的改變,更是香港擁抱新經濟、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一步。

作者劉暢博士是香港新方向總召集人。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