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重新思考禁毒教育:如何引導年輕人遠離毒品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温和達

近年來,隨著「太空油」等新型毒品的出現,香港社會對青少年吸毒問題的關注日益加深。政府禁毒處的宣傳廣告鋪天蓋地,從街頭海報到公共交通工具內的宣傳短片,無不強調毒品的危害。然而,儘管宣傳力度空前,新聞報導中仍不時出現青少年甚至小學生接觸毒品的案例。這不禁讓人深思:我們的反毒策略是否真正有效?我們是否忽略了更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政府禁毒宣傳的主要策略是透過恐嚇式信息,例如「太空油會上癮」和「太空油會傷身」,以期令年輕人對毒品產生畏懼。然而,這種單向的信息傳遞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部分接觸毒品的年輕人並非因為無知,而是因為內心的絕望。他們可能清楚毒品的危害,但仍選擇以身試毒,甚至將毒品視為一種逃避現實的方式。這說明,單純依靠恐嚇和警告,並不足以有效阻止青少年吸毒。

事實上,對於部分青少年而言,宣傳中的「禁止」信息甚至可能激發他們的逆反心理。一些年輕人或許正因對現實生活感到無力,才轉而尋求毒品帶來的短暫快感。如果我們僅僅強調毒品的危害,而忽略了他們背後的心理需求和社會困境,那麼這些宣傳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青少年吸毒問題的核心,不在於毒品本身,而在於他們對生活和未來的失望。一個對生命充滿希望、對未來充滿期待的年輕人,是不容易被毒品誘惑的。因此,我們需要深入探討:我們當前的社會環境是否為年輕一代提供了足夠的支持和機會?我們是否在無意中建構了一個讓他們感到壓抑、迷茫和無助的社會?

香港是一個高度競爭的城市,從學校到職場,年輕人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高壓教育體制、激烈的升學競爭,以及對「成功」狹隘定義的社會價值觀,往往令年輕人感到喘不過氣來。此外,缺乏多元發展空間,也是問題所在。當年輕人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才能無法得到重視,他們可能會轉向其他方式尋求存在感和價值感,而毒品正是其中之一。

若要真正解決青少年吸毒問題,我們必須從根本上改善社會環境,讓年輕人重新看到希望。這需要政府、學校、家庭及整個社會共同努力,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提供多元發展機會

教育體制應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非僅僅圍繞考試成績。學校可以增設更多藝術、體育、音樂等課程,讓學生有機會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才能。同時,政府應投放更多資源於社區設施,例如開放更多公園、運動場地和青年中心,為年輕人提供健康的休閒選擇。

2、改善心理健康支援

心理健康問題是許多年輕人接觸毒品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需要加強學校和社區內心理健康服務的覆蓋率,讓有需要的青少年能夠及時獲得專業幫助。同時,應加強家庭教育,幫助家長學習如何與孩子溝通,共同面對成長中的挑戰。

3、改變社會價值觀

香港社會長期以來對成功的定義過於單一,例如高薪職位、名校學歷等。這種價值觀給年輕人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令那些未能達到「標準」的人感到自卑。我們需要倡導更多元化的成功觀念,例如強調創意、社會貢獻和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4、建立更包容的文化環境

政府應減少對公共空間活動的不必要限制,例如滑板、公眾藝術創作等活動,不應一味禁止,而應提供適當指導和支持。當年輕人有更多合法且受鼓勵的方式表達自己,他們自然不會輕易轉向危險行為。

青少年是社會未來的棟樑,他們的健康成長攸關整個城市的命運。解決青少年吸毒問題,不僅僅是禁毒部門或學校的責任,而是整個社會需要共同承擔的重要使命。我們需要的不僅是轟炸式的宣傳,更是從根本上改變年輕人生活環境和心理狀態的綜合措施。

當每一位年輕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未來的希望,他們自然會遠離毒品。這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吸毒問題,更是為了建構一個更健康、更充滿活力的香港。我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願意付出努力,我們一定能迎來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作者温和達是北區區議員、選舉會委員。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 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