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導致分道揚鑣? 科技園或淪為楊偉雄「國度」?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上周六(6月23日),科技園公司主席羅范椒芬出席接受電台節目訪問時談及她過去幾年在科學園的工作及香港創新科技發展的問題。早前,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曾形容二人「和而不同」,羅太在節目上再被問到二人是否不和,導致她不獲續任。她回應指,自己永遠對事不對人,連局長都表示大家是為公眾好,認為意見不同不是問題。她又坦言,曾在局長說出「和而不同」四個字後作反思,但不認為自己曾大膽違背楊局長的要求。她強調,自己不是「完人」,希望所有人都可坦率地互相交往,如有人對她不滿可如實告知。她的說法令人懷疑她不獲續任或與楊偉雄有一定關係。但是,更重要的可能是羅范椒芬在其任內獲科技園租戶的支持,並成功改善形象;在她離去後,其措施的延續性會如何,而接任的查毅超會否仍敢於與楊偉雄「和而不同」呢?

楊偉雄以「和而不同」形容與羅范椒芬的關係,表示大家的共同目標均是把香港創科做得更好。(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羅范任內改革多 成功令科技園擺脫「包租公」形象

本月(6月)中,有消息傳出科技園公司主席羅范椒芬在本月底任期屆滿後將不獲續任。消息傳出後,引起社會一定的討論。因為根據政府任命公職的「六六指引」,同一個人不應擔任多於6項公職、同一公職不應出任超過6年,而羅范出任科技園主席僅4年就未獲續約,情況屬於罕有。而且,羅范椒芬雖然曾在任職公務員期間涉及過「教院風波」,但她在科技園主席任內可說是獲得租戶和創科界的一致好評。

「教院風波」是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統籌局被指以威嚇手段,干預香港教育學院(今香港教育大學)運作的事件。2007年1月,香港教育學院否決校長莫禮時續任後,教院多名教職員指控政府為迫令教院支持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併,多次干預教院內部運作;指控亦稱教育部門官員不滿教院職員撰文批評教育改革,要求把他們辭退。事件引起公眾關注,港府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展開聆訊,並證實前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有作出不當干預教院兩名職員的學術自由的行為。羅其後辭去當時的廉政專員職位。

然而,羅范椒芬此次不獲續約的消息傳出不久,便惹來決定是基於她本人與楊偉雄不咬弦的質疑,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羅范椒芬在主席任內,曾多次公開批評政府政策。例如她在本年2月接受《香港01》專訪時,便曾指出本港的創科政策落後二十年的成因是「目前各機構雖然某程度上各有分工,但無疑亦有相當部分重疊,並且『分得太散』,若能作一定程度的重組和合併,在資源運用和行政處理上將會更有效率」。而羅太本人在早前的電台訪問中亦指「可能會有人認為她太多意見」。

事實上,羅范椒芬任內著力令科學園擺脫地產項目的形象,著眼於創造創新生態圈和培養企業家。她在任內透過「科技創業培育計劃」引入眾多的初創企業以科學園為基地,與過去科技園通常只為新租戶提供短期的租金減免或寬免不一樣。在人才培訓方面,她推動香港科技園公司、摩根大通與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合作推出為期兩年的NxTEC(Next Technologist Entrepreneurial Champion)2.0培育計劃,一方面培訓香港科技創業公司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另一方面為非學位學生提供一系列培訓及實習機會,以解決創業公司的人才短缺問題。NxTEC 2.0計劃招攬200個選修科技相關學科的本地職業先修學院和副學士的準畢業生,提供針對行業需要的軟性技巧及實用技能培訓,包括職場人事關係、生涯規劃、溝通技巧、大數據、電子營銷及社交創新發展技能。當中120學員會得到擔任為期三個月的全職實習生的機會,在科技園旗下60間創科企業參與編碼、網站管理、網絡管理、工程及電子營銷等業務。

+12

科技園突然「換馬」 外界或憂慮科技園失去創科活力

羅范椒芬在其任期內的確有大力推動創科,曾提出不少新的計劃和構想。然而,不少計劃尚處於「起步階段」。至於,即將接任香港科技園公司主席的商人查毅超是否會延續羅范椒芬的政策,以推動科技園以至本港作為創科基地為首要目標,還是單純唯唯諾諾配合政府政策實要拭目以待。

事實上,查毅超在接任後,第一個要處理的重大計劃應該是政府早前提出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的爭議,因為計劃容許科技園和數碼港內的公司可申請「人才」來港工作,當他們在港通常居住滿7年便可申請永久居民資格。此計劃引起社會上的一陣討論,「01觀點」早前就曾提及,與入境事務處同類的計劃相比,「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的要求明顯過低,如只要求「持有學士學位者須具備最少一年在相關科技範疇的工作經驗,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者則沒有工作經驗的要求。

陳茂波出席「香港科學節」,指創科發展要成功首要大量優秀人才。(黃寶瑩攝)

入境處有「四大計劃」包括「一般就業政策」(一般計劃)、「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內地人才計劃)、「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優才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非本地生就業計劃,專供留港工作非本地生申請)。當中「優才計劃的申請門檻最好,申請宗數僅每年一千宗,獲批率更只有十分之一。

與羅范椒芬敢於直斥政府政策之非的表現相比,查毅超目前的表現明顯謹言慎行得多。如在周日(6月24日)出席電視台訪談節目時,查毅超表示「要由創科局及創科署去制定政策」。雖然,查本人已是多間集團和科技公司的股東,並有多年出任公職的經驗,但他會否敢與在上任前以自稱「見過Steve Jobs」來回應自己懂創科而廣為港人認識的楊偉雄局長「和而不同」呢?還是他會默默接受政府提出的各項創科政策呢?這將決定未來數年,科技園以至本港創科產業的發展以及會否持續落後於世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