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Gobee.bike結業 政府須監察善後 勿步新加坡後塵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香港首間初創共享單車公司 Gobee.bike 「率先」結業!今(7月10日)早公司在社交專頁公告,指結業原因是業務一直虧損及單車維修開支龐大。政府和消委會必須密切監察大筆按金及單車去向,以及同業營運狀況,保障用戶權益。Gobee.bike結業,除了突顯共享單車行業荊棘滿途,踏入汰弱留強之際,港人更應重新審視初創產業投資態度,不應盲信初創企業有高回報,漠視風險。

短短數小時,已有多個用戶到其官方facebook「鬧爆」。(gobee.bike fb facebook截圖)

承諾退還按金、處理單車 政府須密切監察

公司稱由去年四月至今仍未能錄得盈利,而難以承擔龐大單車維修開支,是結業主因。共享單車公司結業,不是異數,內地的悟空單車、新加坡obike也結業,Gobee.bike 在法國巴黎、比利時于克勒和意大利都靈的業務也一瞬即逝,去年十月開展,四個月後就中止。

新加坡共享單車公司 obike 上月突然結業,官民抨擊公司交代欠奉,尤其到現在仍未處理按金退還安排;約 3,600 萬港元的按金,仍然沒有下文。Gobee.bike 則有最基本的善後處理,包括承諾所有按金可獲退還,提出用戶盡早申請,並會和政府聯繫,逐步處理街上單車。

即便如此,政府和消委會不應輕易相信 Gobee.bike。早於公布結業前半個月,不少市民已經抱怨 Gobee.bike 按金不能退還,還有壞車多,胡亂扣款,無人處理投訴等。公司的營運狀況早惹質疑,政府必須監察公司信守承諾。此外,雖然合約早已訂明儲備額不獲歸還,但此舉也再次喚醒監管部門,預繳式及按金商業活動,要否加強監管,例如儲備額應否設上限。

2017年4月23日,Gobee.bike在港推出服務第三天,一輛共享單車被丟到城門河裏。(盧翊銘攝)
+9

結業恐陸續有來 政府規管業務 需同時協助開拓商機

正如公司所說,共享單車的原意是方便出行和善用科技,減少個人交通工具。然而,由於共享單車沒有固定泊位,加上同業搶佔市場,城市剎那間就充斥單車,亂泊困擾民眾,惡意破壞則困擾公司,競爭激烈加上單車耗損快速,公司結束或提升服務後,舊單車頓成廢鐵,毫不環保。

計及 Gobee.bike,一年多以來,香港已有六家共享單車公司,營運集中在新界,數量估計有 1.7 萬輛。廉價推廣使用,成為吸引客戶的最有效方法。也因為壓價競爭,幾家公司都在燒錢階段。儘管共享單車愈趨普及,但仍有大量單車無人問津。相比之下,要維修單車、把單車泊在合法位置的人力及運輸成本,變得相當高昂,也導致違泊猖獗的亂象。長此下去,恐怕有其他公司捱不住,退出市場。

有同業試驗運用電子定位系統,又在自家應用程式增添獎懲制度,甚至與屋苑,商業機構和政府洽商,增加定點泊位,方便市民合法短程代步,期望減少違泊和惡意破壞,闖出新路。營辦商有決心解決社區問題,方向和態度可取。

政府現正跟共享單車營運商商討規管業務,「01觀點」日前提及,規管不能單靠業界自願執行,必須具法律效力。Gobee.bike 結業,或會令政府按下規管的步伐,恐怕更多同業吃不消。就此,政府應積極採納業界建議,又應參考台北、新加坡和其他歐美城市,在政府設施增加固定泊位,又研究發展有樁共享單車,並併入公共交通規劃。若能說服業界,政府政策是助力而非阻力,業界應會更易接受規管。

單車受到的破壞可以非常嚴重,例如這架的車輪被壓至變形。(羅國輝攝)

投資初創企業 要承受高風險 小市民謹慎下注

Gobee.bike 是香港共享單車業務先行者,在最初營運時,創辦人稱在投資推廣署穿針引線下來港投資,但開業後卻遭受法例阻撓,又目睹單車被拋進城門河,不少港人也替他不值,被署方「搵笨」。去年八月,公司獲得約七千萬港元首輪融資,包括阿里巴巴香港創業者基金,擴展歐洲業務,但無以為繼。不論相對 ofo 等大型共享單車公司,或者其他初創公司來說,七千萬元不算大數目,但對 Gobee.bike 來說這個規模的企業,也算是可觀的資金。

有了錢仍逃不開關門的命運,少不免會打擊香港初創公司融資的氣氛,尤其是眼見 Gobee.bike 的單車和服務質素屢遭批評,外地業務曇花一現,失去起初的動力。必須要說,這類初創公司的投資,多少屬於高風險,投資者並非一般市民,多數是天使基金,有能力承受損失的後果。對投資者來說,部份投資因為經營不善等因素泡湯,是預料之內。相反,儘管經濟正在向結合通訊和科技的產業轉型,相關企業積極募資,例如眾籌和上市集資,民眾不應過量押注,奢求高風險高回報,因為萬一公司虧損,投資則付諸流水。

經此一役,港府應該汲取教訓,及早準備及監察共享單車結業的後續處理,保障消費者權益,中長期要規管業界營運,以至考慮發展有樁共享單車,同時要創造機會,引導企業合規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