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問責官員們,還想隱身寫網誌到何時?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多名司局長繼續隱身電腦後,只用網誌與市民加強溝通,誠意欠奉,更難望民間受邀對話。
要表誠意,司局長必須具體詳列修訂《逃犯條例》的失誤,然後要直接回應或討論反對者的訴求,對話之路才見明朗。 香港電台的《眾言堂》節目形式值得參考。

林鄭月娥出席港台節目與市民進行直接諮詢及交流,並強調土地問題為重中之重。 (歐嘉樂攝)

網誌虛應欠誠意 

縱使政府停止修例工作,示威抗議仍此起彼落,而且滲入各區。街頭的憤懣,突顯司局長周日(七日)網誌的冰冷。其中,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和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撰文,重申主動與各界交流,掌握民情。

上周,特首林鄭月娥透過大學高層,邀請大學學生會對話被拒。學生會反對閉門對話,亦要求政府先回應反對者幾大訴求。

誠然,對話是形式,相比之下,內容比形式更重要。在這方面,政府多番拒絕直面訴求,既拒絕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連最簡單的宣布撤回修例、撤回暴動定性兩項,也繼續大玩文字遊戲,不肯坦然承認,試問如何展示誠意?

七間大專院校學生會就林鄭月娥的對話邀請提出兩大條件,包括公開對話及承諾對示威者不作追究。(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羅列過失才可對症下藥

另一項缺失,是特首以至問責官員的道歉,給人的印象總是虛情假意,敷衍了事。例如,林鄭在六月十八日的記者會,只籠統點出「這條例的工作是做得不足,引起了社會的矛盾、紛爭和焦慮」,及至六月三十日,張建宗的網誌再濃縮爭議為「過去幾周發生的事件,引起社會矛盾,紛爭及焦慮」。

鄭若驊周日的網誌更令人氣結。她兩周前的道歉網誌,沒有點出自己過錯,例如為何不選擇優先處理爭議較少的罪行,和在法例加入更多保障條款。剛過去的周日網誌,她試圖安撫市民,指刑事檢控工作不受其他行政機關干涉,但另一邊廂,又一味強調市民要守法,維護法紀,無視市民怒火根源。

因此,政府要展示謙卑,主動復和,重建對話,就必須公開羅列修例過程當中的失誤,愈仔細愈好。唯有知道錯在哪裡,才懂得如何改過,並先答允上段的三項訴求,反對者才會感受到政府正視民怨。對話並非一場公關騷,政府亦可以爭取機會,收窄官民分歧。

公開官民對話早有先例

雖說內容比形式重要,但溝通形式亦深具含意。面對百萬計反修例市民,政府着實難以與三數個組織閉門對話。不少人早已提議官員在網絡討論區直接開戶,與網民對答。但官員若然認為在討論區「交心」太出格,對話並非只有一途,修例風波作為重大公共議題,公開場合肯定較閉門理想。

香港電台《眾言堂》的節目形式值得參考。過往港台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隨機抽樣一百名香港市民出席直播節目,就當下公共政策發表意見,收集的民意具代表性,避免偏頗。林鄭月娥、陳茂波和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先後曾就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和土地供應出席節目,證明政府接受這種直接交流場合。

既有先例可循,政府應再接再厲,透過媒體統籌,逐步與市民破冰。若要聆聽不同年齡層、不同政治立場的聲音,觀眾人數可以酌量增加,甚至由多家媒體合辦,增加社會影響力。

大錯既已鑄成,政府必須在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展示最大誠意、放低姿態,締造社會復和的空間。在內容方面,政府要先回應容易處理的民間訴求,包括正式撤回修例,坦白說撤回暴動定性,以及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查明「六月浪潮」的成因,其他訴求則可訂下日程再議。再者,官員應更詳盡具體表述修例風波的錯失。在形式方面,對話應公開進行,參與雙方可各抒己見。今時今日,官員仍在寫網誌議事、閉門對話,這種服務市民的態度「係唔夠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