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工、停交通 香港人的無奈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周一(8月5日)大批示威者堵塞交通、阻礙列車運作,不少市民罷工和罷市,在香港這個以經濟為重的國際城市,無疑沒有人樂見。但令人無奈的是,這個僵局卻沒有人願意打破,令社會一同付出代價。

反政府市民發起的大罷工及不合作運動,如期在周一發生。觀塘綫全綫暫停服務,港島綫、東涌綫、東鐵綫、西鐵綫等局部暫停。道路交通方面,青山公路元朗段、龍翔道等亦遭堵塞,多條巴士線需要改道或暫停。

這種不合作運動有其不道德的一面,有如干涉了別人選擇上班的自由。部份市民因為受阻而鼓譟,是必然的結果。例如有任職紀經的受訪者向《香港01》表示,合作運動影響他人,「不是太好」。但同時值得深思的是,為何有很多民眾體諒示威者的行動,甚至予以支持,認為不合作運動和罷工並不涉及暴力,是「可取」做法。

生活受影響、行程被打亂,沒有人願意;市民罷工,商戶罷市,更會連累生計。對於這個局面,不少人的感受是無奈,反映出他們認為事情縱然不理想,但也無法避免。在8月5日前幾天,社會已經看出僵局難以打破,因為雙方都爭持不下:示威者每個周末均上街生事,甚至暴力一直升級,愈來愈危險;政府沒有妥協的打算,只譴責示威者的暴力行為。最終,事情演變出一場在香港非常罕見的大罷工和交通癱瘓,叫人無奈。

今早8時許,黃大仙中心對開龍翔道,有近50名示威者撐起雨傘,站在馬路中心。(蔡正邦攝)

正如「01觀點」於8月4日指出,當前局面「幾乎所有人都有份促成」,示威者有責任,但政府和警隊也有責任。任何人想將責任只推到一方身上,都是偏頗的。更重要的是,要收拾殘局,不能只譴責和追究責任,更要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解社會燃眉之急。即使是反對示威者的市民,也希望特首林鄭月娥能提出較有效的「拆彈」方法。

從實用主義角度看,林鄭在周一的記者會上宣布,政府部門和警方將每天召開記者會,可謂無補於事。連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蔣麗芸也直言,「林鄭特首在記者會上提出很多問題!但解決方案呢?失望!!!」,可見「每天召開記者會」並不被視為解決之道。歸根究柢,當前的管治危機不只因為政府的解說和溝通不足,而是政府沒有回應市民訴求。

鑽石山站、炮台山站有示威者阻礙車門關閉及與乘客指罵。(曾凱欣攝)

無可否認,示威者並非所有訴求都合理,政府並不用悉數答應,但訴求背後的理由和所反映的疑慮卻須處理。以獨立調查委員會為例,它的根源在於社會對警隊失去信心,特別是7月21日元朗事件後,他們希望一個擁有法定調查權的機構、具公信力的人士調查衝突雙方的責任,確實有其道理所在。不難理解為何勞福局前局長蕭偉強、運房局前局長張炳良、終審法院前任首席法官李國能等均支持獨立調查。政府即或有原因不便成立,也須設法回應社會疑慮、疏導民情。

隨着僵局持續,社會上下一同付的代價愈來愈大。爭議雙方,包括示威者和政府,能給香港人免於無奈的自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