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政府推出抗疫App 活用創新科技港官能學會嗎?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全球確診數字突破300萬宗,死亡人數逾21萬。疫情重災區歐洲及美國增長有放緩迹象,不少政府近日亦宣布不同程度之解封措施。至今累積個案超過6,700宗之澳洲,連續兩周亦見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少於100宗之情況,總理莫里森放寬禁足令,容許至多兩名成人到別人家中相聚,並開放海灘等公共設施、容許民眾之非緊急出行。不過澳洲政府亦做好兩手準備,開發名叫「CovidSafe」抗疫手機應用程式予國民下載,以加強追縱及控制傳播鏈,短短一日已有逾200萬人下載。

此「CovidSafe」應用程式仿傚新加坡政府月前推出之「TraceTogether」,以藍芽功能追縱曾有密切接觸的用戶,以加快辨識傳播鏈以防止疫情擴散。澳洲政府推出的「CovidSafe」,會要求用戶提供其年齡層、電話、郵遞區號等個人資料,並在其確認為陽性時,把個人資料上載至澳洲亞馬遜的雲端網絡系統。

對此不少公民團體表示關注,擔憂國民私穩將受侵犯。政府則表示,只有醫護人員方能索取數據,警方就算有法庭搜令亦依然無權翻查應用程式內的個人資料。政府又保證,應用程式不會追蹤用戶的位置,並會保存21日後自動刪除,又會於疫情消退後將資料全數移除。最重要為下載此應用程式純屬自願性質,以防公民社會擔心政府強制收集大量國民個人資料。

自願下載反大受歡迎

在此非強制方式下,本來亦可能引起對於其成效問題之關注。然而應用程式於周日(26日)甫上架,便引來大批民眾蜂擁下載,短短一日已達200萬用戶,令本來關注一掃而空。澳洲政府活用新世紀新科技抗疫固然可喜,亦吸收了韓國早前利用流動追蹤患者及提供測試服務,成功抑制疫情的經驗。不過利用科技抗疫不一定代表有實質成效,如同樣開發藍芽流動應用程式的新加坡,便出現疫情大爆發,當中亦跟其一直以來對外勞的歧視政策不無關係。

單單以手機程式不可能將疫症徹底解決,因此莫里森亦稱將大規模擴大國內的檢測範圍,將潛在的隱形患者無所遁形,以追蹤及測試雙管齊下的方法,避免進一步解封時疫情會因而反彈。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認為,楊偉雄任內落實多項新政策「有功有勞」。(資料圖片)

創新科技成抗疫重點

韓國、新加坡、澳洲皆將科技應用於抗疫工作上,三國疫情走向雖各有不同,但利用創新科技應付時代挑戰,實為與時並進的管治意志。本港在創新科技一直落後於人,斥巨額興建的數碼港、科學園淪為地產項目,陷官商勾結醜聞。上屆梁振英政府開設創新及科技局,委任理工大學行政副校長楊偉雄為局長。然而其任內除了以一句「我見過!我真係見過(Steve Jobs)!」為人認識之外,政績幾乎一片空白。

翻查紀錄,政府各部門共提供85個流動應用程式讓公眾下載,僅以提供天氣服務的「我的天文台」等少數較為歡迎,下載次數達775萬次。其餘如投資推廣署的「香港投資推廣署新聞及活動」、食物環境衞生署的「無盡思念」等則少得可憐,下載次數不及2,000。然而投資推廣署的程式每年涉及經常性開支約24,000元,平均以24元公帑換取一次下載,表現欠佳。

在此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之初,政府屢遭批評反應遲鈍,踢三腳才動一動,激發民間自救,創意湧現,例如自製口罩、潔水液、消毒嘖劑等,更有人以立體打印技術,複製防毒面罩濾嘴以取代濾棉,創科局當時卻不見蹤影,未有發揮推動創意工業的角色,扶助或補貼有關企業。早在疫情爆發之初民間出現口罩荒,澳門政府已在網上詳列全市各地口罩供應情況,香港政府卻未有相應的資訊,令各區出現大派長龍的情況,加劇社區傳播風險。

上周特區政府大換班,楊偉雄遭免職並由機電工程署署長薛永恒繼任。薛局長對於本港創科前景理念為何、政策主張為何、施政方針為何,公眾皆不知曉,,以其機電工程署署長之背景,何以勝任創科局局長一職,政府亦從沒向公眾交代。在此疫情放緩、危機卻未解除之際,究竟薛永恒及創科局,是否如韓國、新加坡、澳洲般,有與時並進的施政魄力及能力,將創新及科技應用於應對疫情及往後可能出現的重大公眾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