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委會街市空置率按年遞增 今年達13% 政府:整體空置率理想

撰文:洪戩昊
出版:更新:

本港市道低迷,湧現大量吉舖。其中,房委會轄下商場及街市的空置率一直受關注,政府今日(26日)公布過去3年的空置率,不論是商場還是街市均每年以相約比率遞增,今年的街市空置率更達13.32%。不過,政府表示,與同期私人市場的整體空置率比較,房委會商業單位的租賃情況處於相對理想的水平。

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表示,房委會轄下零售設施的空置情況受其地理環境及屋邨的人口結構影響,情況可以相差很遠,「唔可以用(整體)數字理解」。

過去3年,房委會轄下商場及街市的空置率如下:

過去3年,房委會轄下商場及街市的空置率。(政府新聞處圖片)

政府指,截至去年12月底,房委會商業單位的整體空置率(註:整體空置率是以空置的可供出租室內樓面面積/可供出租室內樓面面積x100%計算)為3.87%,較對上一季(去年9月)的3.95%有所改善;與同期(去年12月)私人市場約7.8%的整體空置率比較,房委會商業單位的租賃情況亦處於相對理想的水平。

政府亦表示,雖然面對部分居民消費模式改變(如北上消費及網購)的影響,現時房委會約8成半的零售設施的空置率仍維持低於4%,當中不少商場所有的商業單位均已接近或全部出租,包括晴朗商場、滿樂坊、迎東商場及屏欣商場;至於房委會轄下的街市,當中不少街市的所有檔位已全部出租,包括彩虹街市、坪石邨街市、迎東街市、滿東街市及天恩街市。

惟部分街市的所有檔位已全部出租的同時,亦有些街市情況惡劣。《香港01》記者去年9月到長沙灣海達邨街市視察,只有約5成攤檔有營業;街市承租商更因營商環境欠佳而退租。

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表示,房委會轄下零售設施的空置情況受其地理環境及屋邨的人口結構影響,情況可以相差很遠,「唔可以用(整體)數字理解。」他以荃灣象山邨爲例,指該地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消費人口亦支撐不起店舖,導致象山商場極多吉舖,「啲居民想買嘢,除咗百佳都別無選擇。」他認爲除了重建也別無方案,「好難翻新,其實嗰度已經係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