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水浸|渠務署展開元朗防洪壩及明渠改善計劃 預計2030年完工

撰文:洪戩昊
出版:更新:

近年襲港超強颱風和極端天氣愈趨頻繁,再加上因后海灣海水倒灌及極端暴雨狀況,渠務署指元朗市中心地區的水浸風險將會明顯提高。元朗明渠水質受污染,產生氣味問題,影響明渠一帶的居民日常生活。

渠務署現正進行「元朗防洪壩及明渠改善計劃」,冀提高元朗防洪能力及改善明渠污染情況。項目於2023年5月開展,預計分階段於2030年完成,預算費用為46.4億元。

元朗防洪壩地盤中的組件式挖掘與側向支撐系統。(周令知攝)
元朗防洪壩地盤。(周令知攝)
渠務署人員向傳媒講解計劃。(周令知攝)

元朗明渠水質受污染 產生氣味滋擾居民

元朗區地勢平坦,市中心的主要排洪設施為已建成逾50年的元朗明渠。元朗明渠收集元朗新市鎮、興建中的元朗南發展區及上游集水區的雨水,並將其排放至山貝河,再流出后海灣。可是,受持續土地發展和氣候變化影響,元朗區的水浸風險有所上升。

元朗經過多年的發展,有部份工商業及住宅樓宇,錯誤將污水管接駁到雨水排放系統內,令污水流入元朗明渠。除此之外,受污染的旱季流及地面徑流亦往往跟隨雨水,同時經雨水排放系統流入元朗明渠,引致元朗明渠水質受污染,以及產生氣味問題,令明渠一帶的居民日常生活遭受氣味滋擾。

渠務署將首在港採用排水量達每秒50立方米的超級排洪泵。(周令知攝)

改善計劃包括建造自動防洪屏障、雨水泵房、建造防洪牆等

渠務署現正進行「元朗防洪壩及明渠改善計劃」,計劃內容包括在元朗明渠建造自動防洪屏障、雨水泵房、總控制中心及相關機電設施;在錦田河改善防洪牆及在元朗明渠及深涌河建造防洪牆;活化一段位於十八鄉路至防洪壩位置的元朗明渠;建造包括一所泵房的捍衛節流系統已改善水質,及進行附屬工程。

渠務署將首在港採用排水量達每秒50立方米的超級排洪泵

當中,渠務署將在香港首次採用排水量達每秒50立方米的超級排洪泵。防洪壩計劃將具備6台超級排洪泵,總流量達每秒300立方米,相等於可以每分鐘抽乾7個奧林匹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

焊接機械人。(周令知攝)

傳統的手工切割和焊接工作需要大量人力,對工人造成工作風險和傷害。渠務署會使用有AI技術驅動焊接機械人,可以提高焊接精確度,減少人力需求和人為錯誤。

渠務署人員向傳媒講解計劃。(周令知攝)
元朗防洪壩地盤中的組件式挖掘與側向支撐系統。(周令知攝)
元朗防洪壩地盤中的組件式挖掘與側向支撐系統。(周令知攝)

元朗明渠下游水位上水 防洪壩會自動關閉防倒灌上游

渠務署總工程師(工程管理)何家儀指,當明渠下游的水位到達一定程度時,防洪壩會自動關閉,阻止海水進入元朗明渠的上游,影響元朗市中心;如果同時出現暴雨,雨水泵房的排洪泵亦會啟動,將明渠上游的雨水排放至下游。

明渠活化工程方面,則會美化明渠兩旁牆身及沿河設施,將明渠改建成怡人的綠化河道,提升環境質素及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