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逾半受訪中學生有抑鬱徵狀 青協籲營造求助非弱者氛圍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開學短短兩月已發生多宗青少年輕生事件,學生情緒狀況值得關注。有調查發現,逾半受訪中學生出現抑鬱情緒表徵,面對新學年,學生最擔心學業問題,壓力對他們的身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研究團體呼籲社會應多聆聽和理解青少年心底話,營造「求助不是弱者」的氛圍,讓他們陷入困難時,更願意向他人求助,避免出現極端行為。

學生情緒及健康狀況調查由香港青年協會於今年10月期間,以網上問卷形式成功訪問3,669名中一至中六學生。(曾鳳婷攝)

學生情緒及健康狀況調查由香港青年協會於今年10月期間,以網上問卷形式成功訪問3,669名中一至中六學生。研究揭示,約三成五(35.7%)受訪學生在開學後感到開心,近三成(29.3%)學生感到緊張。然而,受訪學生普遍對學業方面感到擔憂,他們最為擔心的是成績未如理想,其次則為功課繁重,沒有私人空間及應付頻密的測驗和考試。亦有近五成(48.6%)學生自評壓力指數為高,較兩年前的四成(41.7%)微微上升。

近一半受訪學生以打機應付負面情緒

為了解學生的情緒健康,問卷參考了美國及台灣的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抑鬱量表供受訪學生自評。結果發現逾半(51.9%)學生的評分達16分以上,即出現抑壓情緒表徵,而他們在過去一星期較常出現的抑鬱徵狀,包括難於專注在要做的事情上、為一些以往不受困擾的事而感到煩惱及睡得不好等,而相關結果和兩年前相若,可見情況未有得到改善。當出現負面情緒時,接近一半(48.1%)的受訪學生會選擇打機,其次則為睡覺和看影片的形式,自行面對,鮮有救助於他人。

此外,是此調查亦有聚焦學生的身體及數碼健康。研究發現約三成(34.7%)學生在開學後的日均睡眠少於6小時,約四成(43.1%)學生的運動時間少於20分鐘,亦接近四成(36.6%)學生使用屏幕作娛樂及學業上的總時間多於6個小時。

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徐小曼表示,學生的壓力增加是源於開學後學業成績、功課和考測等感到擔憂,在疫下相關情況有所增加。(曾鳳婷攝)

香港青年協會副總幹事徐小曼表示,學生的壓力增加是源於開學後學業成績、功課和考測等感到擔憂,在疫下相關情況有所增加,「得半日面授課程,好緊迫,教得快,啲學生可能未明,就已經要test」。她提到不少學生選擇以打機減壓及上網課,亦變相增加他們的屏幕時間,或會引致更大的健康風險,如肥胖,長期處於網絡世界中亦會導致人際疏離等情況,不利學生的全人健康發展。

一年內曾處理近2萬宗與情緒有關個案

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線2777899」單位主任許強懋指出,去年9月至今年8月期間曾處理近2萬宗與情緒相關的求助個案,較去年同期上升近3,000宗。當中,逾半求助和校園生活有關,包括升學、讀書壓力及朋輩關係等。他提到,有中學個案曾表示在高中開學後,因課程緊迫及去年網課期間未能專注上課,令現時難以跟上課程,常常感到焦慮,亦有出現心跳加速、頭痛及失眠的情況,嚴重影響學習狀況,陷入一個惡性循環,自信心低落。

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線2777899」單位主任許強懋指出,去年9月至今年8月期間曾處理近2萬宗與情緒相關的求助個案,較去年同期上升近3,000宗。(曾鳳婷攝)

香港青年協會學校社會工作組分隊隊長林錦芳表示,相關情況亦有在學校中發現。有學生跟不上課程被老師責備,而家人亦未有支援他們,令他們備受壓力,「佢哋會覺得別人唔明白自己,點改變,大家都係唔滿意」。她建議老師可按個人程度去教導學生,亦應適時關懷他們。

香港青年協會學校社會工作組分隊隊長林錦芳建議老師可按個人程度去教導學生,亦應適時關懷他們。(曾鳳婷攝)

促設校園角落讓學生喘息

對於近日學生輕生事件,徐小曼則認為自殺成因往往比想像中複雜,難以歸因於一個原因,一般受不同因素影響,亦可能當事人患有精神疾病隱患。她認為學校、家長和青少年三方都能提供協助。在學校方面,校方應進行運用量度工具如量表,初步識別有相關困擾的學生及提供支援,亦能協助營造一個「求助的不是弱者」的氛圍,令他們更願意求助,並在校園角落設立可讓學生喘息的空間,讓他們暫離紛擾環境,家長則應學習提高對孩子的情緒的敏感度,「可能青少年用嘅方法同成年人唔一樣,例如唔會直接講,反而做一啲奇怪行為想引起關注,所以要格外留意,企係佢哋角度,換位思考」。而青少年都可以鼓起勇氣求助,共同尋求方法解決。

研究團體呼籲社會應多聆聽和理解青少年心底話,營造「求助不是弱者」的氛圍,讓他們陷入困難時,更願意向他人求助,避免出現極端行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