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量激增一倍 人手不足令遺體積壓 殯儀界:需關注喪親者情緒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第五波疫情嚴峻,單日染疫離世逾百人,多間醫院殮房爆滿,逝者遺體無處安放。一切從簡殯儀社企負責人伍桂麟指,1月至4月是流感高峰期,本來已是殯儀業旺季,疫下的火葬服務由淡季的約120宗激增一倍至目前的約240宗。在業界人手長期不足及疫情影響下,死亡人數近月上升,令人手更為緊張,影響搬移遺體速度。此外,疫下亦限制喪親者安排親友身後事的做法,或會令他們對先人心懷愧疚,覺得自己未能在先人最後一刻好好送別他們。伍桂麟認為,喪親者要學會取捨,不一定要執着於完成某一項儀式才是和先人作出完整的告別,反而對親人的心意才是最重要。

疫情肆虐下,現時逾2,000人染疫身亡。近日單日染疫離世更多達逾百人,除了大大增加醫療負擔外,亦衍生逝者遺體無處安放的問題出現。一切從簡殯儀社企負責人伍桂麟解釋,由於殯儀業界向來人手緊張,疫情下部分從業員更不幸染疫或成了密切接觸者,需要隔離,令人手方面更加短缺,情況直逼醫院及安老院舍。加上,1月至4月本來是流感高峰期,亦是殯儀業界的旺季,以往淡季每日需為約120具遺體進行火化,旺季則需每日為約160具遺體進行火化,現時卻要日均處理240具遺體,伍桂麟形容情況是「高峰中的高峰」,從業員不但要處理旺季的遺體,同時要處理受疫症影響而增加的遺體數目,形成了額外的負擔。

未來15天的火葬服務預計量。(食物環境衞生署網站截圖)

盼有外援協助搬運遺體

伍桂麟提到,除了遺體火化的問題外,安置遺體的地方亦不足。一般而言,遺體需由病房搬到醫院殮房,再移到公眾殮房,但現時醫院暫放遺體的位置不足,業界亦沒有足夠人手,把遺體迅速移至公眾殮房,即使醫院能增加冰箱暫存遺體,但搬運人手方面仍然難以解決。他認為,搬運遺體屬厭惡性工作,只要薪金吸引,亦能增加相關人手,例如從勞福局的外援人手中,分配一些協助相關工作,應付目前龐大的需求,「會令成個流程正常啲,唔會因為啲遺體搬唔切而留喺醫院度,放到臭晒或者增加傳染風險」。

新冠病毒疫情嚴峻,每日有超過100名患者死亡。(廖雁雄攝)

喪親者情緒需要被關注

疫情下,家屬為逝去親人安排身後事亦格外困難。伍桂麟認為,喪親者的情緒亦需要得到關注。他表示,情況許可下,會盡量按家屬意願安排葬禮,惟疫情爆發下,可以提供的選擇也大大減少,例如跨境司機染疫,會影響花牌是否能如期送抵等。伍桂麟認為,疫情對於不論是否因染疫而喪生的家屬也造成很大影響,由於喪親者不能進入醫院探病,往往未能見到親人最後一面,容易心懷愧疚,覺得親人受到委屈,自己亦留下一生遺憾,這些情緒亦會在未能妥善安排身後事的情況下被放大。

現時醫院暫放遺體的位置不足,業界亦沒有足人手,把遺體迅速搬到公眾殮房。即使醫院能增加冰箱暫存遺體,但搬運人手方面仍然難以解決。(廖雁雄攝)

至於因染疫亡而喪失家人的人士情況也相近,部分家屬可能沒有任何心理準備,親人卻突然撒手人寰,作為喪親者或同時成為密切接觸者及確診者,未能親身好好安排家人的身後事。雖然對於染疫的先人,所有儀式均會封棺處理,但在疫情肆虐下,葬體當日亦難免場面冷清,大部分親屬也會擔心感染風險,而選擇缺席,令喪親者失去親友間的慰問。

一切從簡殯儀社企負責人伍桂麟解釋,由於殯儀業界向來人手緊張,在疫情下,部分從業員不幸染疫或成為了密切接觸者,需要隔離,這使人手方面更為短缺。加上,一月至四月是流感高峰期,亦是殯儀業界的旺季,現時要日均處理較以往多三成的量,為「高峰中的高峰」。(資料圖片)

疫下喪禮心意大於儀式

伍桂麟指,部分喪親者亦會執着於處理先人的身後事,如認為一定要完成某些儀式,才算是與他正式告別,但受限於疫情,難以完全滿足家屬所需。伍桂麟認為,家屬需學懂取捨,身後事的形式多寡,與對逝者的重視程度並無關係,「反而係親人嘅心意最重要,做少咗亦都唔代表心意少咗,佢哋喺疫情限制情況下可以做到嘅,其實已經係可能最好」。他相信對於先人來說,最重要是家人身心健康平安,也不會希望他們因遺憾而感到自責,「喪親者要學會取捨,先人先可以咁放心喺另一個世界生活」。

▼3月4日 伊利沙伯醫院善別室內擺滿遺體▼

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仍然迫爆。(廖雁雄攝)

▼3月3日 明愛醫院停車場設凍櫃擺放遺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