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都會區|研究:北區居民最怕塞車與等睇醫生 倡引非本地醫護

撰文:林穎嫺 孔繁栩
出版:更新: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計劃,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今日(18日)發表北部都會區研究結果,稱市民最關注交通擠塞、醫療輪候時間過長等問題,研究建議政府應解決職住失衡的問題,以「創科為主,多元產業為副」的發展原則,在該區提供多元化就業機會,並透過引入非本地培訓醫護,增設為中港居民服務的私營醫院,以解決需求。

滬港經濟發展協會、嶺大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聯同身兼立法會議員的研究所副所長周文港發表北部都會區研究報告。(孔繁栩攝)

滬港經濟發展協會、嶺大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聯同身兼立法會議員的研究所副所長周文港發表《深港合作大趨勢下北部都會區的交通基建、房屋醫療、地區設施和有利原區就業的經濟發展研究報告》。研究團隊去年9月底以街頭抽樣方式,訪問1,013名18歲或以上、居於天水圍、上水、粉嶺等五區的本地市民。

四大關注點:繁忙時間塞車、排公營醫療時間長、設施老化及水貨客重臨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普遍對交通、醫療、地區等問題最為關注,當中「繁忙時間交通過於擠擁」(23.8%)和「公營醫療輪候時間過長」(22.1%)是他們最關心的首兩項住區問題;緊隨其後的是「地區設施老化」(14.2%)和「通關後水貨客重臨」(14%),四個範疇累計佔整體七成。

▼2021年《施政報告》發展新界北▼

+25

兩成受訪者期望可改善往市區交通

在最希望政府改善的部份,受訪者則期望可「改善往市區交通」(20%)和「改善公營醫療」(19.1%),而最希望立法會跟進的社會議題,則以「土地房屋」(26.6%)得到最多受訪者關注,其餘選項包括疫情(14.7%)、與內地通關(13.2%),以及經濟(11.8%)。

研究團隊倡訂KPI及設諮詢小組 與受影響居民取共識

研究團隊認為,為配合北部都會區發展,應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下成立「深港合作——建設北部都會區規劃(聯絡)小組」,並應訂定客觀關鍵績效指標(KPI)和成立官民諮詢小組,與受影響居民取得共識。

▼5月16日 金鐘站東鐵線及荃灣線放工人潮▼

+7
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立法會議員周文港。(孔繁栩攝)

議員:壓縮城規程序加快建設

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立法會議員周文港表示,政府預計北部都會區容納250萬人,但只有65萬職位,建議增加至150萬個以應付需求,他又指出發展項目至少20年時間,是難以令人接受,建議政雄壓縮城規程序,「解決香港市民重建呢個計時炸彈」。

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長何濼生認為,政府多年來「重南輕北」,建議未來將政府總部遷移至北部,加強北部都會區的代表性,從而吸引多企業進駐,製造就職機會,挽留人才。

其他具體建議方面,團隊認為應支持原區就業經濟發展,並以「創科為主,多元產業為副」為原則,在主攻創科的同時,亦積極推動各個產業發展,提供多元就業機會;發展亦應與深圳《前海方案》對接,以達致兩地共贏。

因應該區市民對醫療需求的關注,研究團隊亦認為,政府應迎接內地中產市場,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和私營醫療服務產業。至於私營醫療方面,團隊則建議應利用非本地培訓醫護,開拓既能服務本地居民,同時面向內地市場需要為目標的私營醫療服務,協助解決廣東一帶中高端醫療服務的需求。

滬港經濟發展協會、嶺大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聯同身兼立法會議員的研究所副所長周文港發表北部都會區研究報告。(孔繁栩攝)

▼5月15日 觀塘工廈「御善私房菜」爆疫▼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