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筱廬擬建安老院舊建築獲保留 南生圍濕地緩衝區建逾百幢豪宅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元朗大旗嶺中西式住宅「筱廬」在2017年獲評為三級歷史建築物,發展商多度修改擬改建安老院方案後,近日再有新發展計劃。據最新發展方案,發展商擬在筱廬以南土地興建安老院舍,並原址保留筱廬,日後將會興建文物花園,開放予公眾參觀,並會舉辦定期導賞團等,惟內部則不作開放。
另外,再有發展商向南生圍的濕地緩衝區「開刀」,擬興建108幢低密度豪宅,預料將會令近3公頃魚塘消失,但會重建一個新的濕地修復區作補償。

文件顯示,選址位於元朗大棠路,鄰近振華花園第三期和元朗恆香製餅廠,地盤佔地約1,887.1平方米,現時為「政府、機構或社區」,申請人擬在筱廬以南的土地興建安老院舍,並申請將建築物高度限制由3層放寬至6層,預料可提供241個宿位。

至於筱廬方面,申請人則擬將其改為屋宇用途。文件引述遺產評估報告指,筱廬的內部定義特徵元素(character defining elements)較外部少,故建議將擬建的文物花園劃為公眾免費參觀區域,將會定期安排導賞團和自助遊,並設有教育展示板,以提供「打卡位」等。申請人稱,將盡可能保留筱廬的內部特色,並會在大樓安裝玻璃門或窗,讓公眾訪客可以窺探大樓的內部。

申請人則擬將筱廬改為屋宇用途,並建議將擬建的文物花園劃為公眾免費參觀區域,將會定期安排導賞團和自助遊,並設有教育展示板,以提供「打卡位」等。(文件截圖)

城規會文件顯示,筱廬佔據地盤的北面,申請人以往曾提出「保育及發展」 建議,將筱廬原址保育,並盡用地盤南部分的剩餘用地,興建安老院舍,但經過詳細設計後,建議修訂核准發展計劃的佈局、建築物的外形及高度,以改善設計,特別是在擬建安老院舍與筱廬附屬樓的相容性,並指新方案安老院舍的進一步垂直和橫向後移,形容是對筱廬的風貌更加尊重。

+26

至於需要申請放寬建築物高度限制,文件則提到,在詳細設計後,發現限制附屬樓周邊的支柱數量,需要較長結構跨度和較厚的結構構件來支撐上方的承重牆或支柱,以容許安老院舍的樓板可以跨越於附屬樓的上方,強調在不影響「筱廬」附屬樓上方的垂直淨空作屋頂日後維修下,安老院舍的地面樓層的層高需要進一步增加。

文件續指,為安裝更大的通風系統以符合衞生署指引,故建議將建築物高度從22.65米增至25.9米。

另外,城規會亦接獲財團申請,擬在南生圍錦壆路一幅「濕地修復區」興建住宅,地盤佔地約51,073平方米,擬以0.4倍地積比率,興建108幢3至5層高低密度住宅,合共可提供114個住宅單位。申請人指,擬議議住宅發展有需要進行填塘/土和挖土工程。

文件指,擬議發展方案可分為兩個部份:

1/ 第一部份,佔地約20,202平方米的「濕地修復區」,佔整個地盤約40%
2/ 第二部份,佔地約30,871平方米,為屋宇和分層樓宇混合式發展,佔整個地盤約60%

申請人指,地盤約70%範圍落入濕地緩衝區,預料今次發展會令2.88公頃的廢棄漁塘永久消失,以及在生態生建期間會有2.74公頃暫時消失,故會以一個「新和功能提升」的修復區作補償,將會成為雀鳥等的新棲息地。申請人形容今次的綜合發展方案已是「平衡了發展與保育的最大考量。」

翻查資料,今次申請地點早前亦曾提出發展申請,發展範模與今次申請相若,惟遭城規會駁回。

長春社:政府「鬆綁」後濕地緩衝區第10個發展申請

長春社公共事務主任周藹銓表示,今次是政府自前年提出,研究放寬濕地緩衝區發展限制後,第10個發展申請,形容現時的趨勢反映「政府放風、發展商配合,加劇整個濕地緩衝區被開放的壓力」,憂慮會有更多生態敏感地帶被「開刀」。

她翻查資料後發現,發展商在上一份申請時,未有正視漁農自然護理署要求,修改「濕地修復區」的布局和功能,最終被城規會指不符后海灣規劃指引中的「不會有濕地淨減少」的原則,以及未能證明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負面影響,而否決其申請。

她認為,新的申請的發展規模仍然維持不變,2.88公頃濕地將受發展影響而永久消失,而所謂的「濕地修復區」卻未有充份補償損失的魚塘,批評發展商不單未及取上一次硬闖城規失敗的教訓,更是無視后海灣「不會有濕地淨減少」的規劃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