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命鼠患】毒餌擺錯位 老鼠都唔吼 專家批港府滅鼠不到位

撰文:李穎霖
出版:更新:

衞生防護中心昨(14日)公布3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新個案,其中居於屯門友愛邨的病人更已於本月上旬離世,令全城關注滅鼠行動。有區議員批評,政府採取的傳統滅鼠措施成效不佳,以致鼠患問題遲遲未解決,惟蟲害控制專家解釋,問題並非出於傳統措施上,而是政府的做法不到位。

新增的三宗個案,患者分別居於屯門、九龍城、及南區。根據食環署公布的2018年鼠患參考指數,屯門區的全年指數為2.1%,低於18區平均值,惟該區區議員譚駿賢指,自兩年前屯門公園共融遊樂場的工程展開後,友愛邨的鼠患問題始變得嚴重:「當時工程需要鑒地,屯門不少地都是填海得來,所以很多地方的地底都是中空的,成為了老鼠的藏身之地,而工程令不少老鼠走出地面。」即使工程現時經已完成,鼠患問題仍然未解決。「工友們有不停滅鼠、落老鼠藥,我們也見到很多老鼠屍體,但仍然有很多活生生的老鼠出現。」譚駿賢說,食環署至今仍未找到鼠患的源頭,故這種滅鼠方式亦是治標不治本。

屯門區區議員譚駿賢指,屯門公園共融遊樂場的工程進行鑒地後,友愛邨鼠患問題始變得嚴重。(資料圖片/黃廸雯攝)

不同部門管理不同地方 見到垃圾也不可清潔

鼠患源頭未解決,而友愛邨、屯門公園一帶的清潔又分為多個單位負責,譚駿賢指此令問題更見麻煩。現時屯門公園的清潔為康文署負責,友愛邨內清潔則為房署負責,但旁邊道路的清潔作又為其他單位負責,「馬路範圍屬運輸署,故由食環署負責清潔,但馬路上輕鐵路軌範圍則是港鐵負責,食環不可清潔。清潔工人有時也會向我們說,他們見到馬路邊有垃圾想清理,但房署告訴他們不可以。」他直斥現時情況荒謬,希望未來能有部門統籌清潔工作。

裝閉路電視只能觀察 未能滅鼠

另一出現大鼠戊型肝炎病例的地區為九龍城區馬坑涌道,當區區議員黎廣偉指,該處一直都有嚴重鼠患問題,「因為附近的馬頭涌道連接北帝街,北帝街附近有不少食肆,會有廚餘產生,亦有拾荒者在後巷堆積雜物。」就區內的鼠患問題,他指署方過往曾建議於地盤、街市附近,安裝閉路電視,監察市民亂拋垃圾、造成衞生問題的情況,亦曾建議於街市內安裝夜視鏡,觀察老鼠的動向:「但那些都不是滅鼠措施,只是觀察。」

九龍城區馬坑涌道亦出現一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的新個案。(資料圖片/林振華攝)

目同伴食老鼠藥斃命 米奇也會變聰明

過往食環署都有在區內鼠患黑點加強清潔,並作恆常的滅鼠行動,但黎認為署方一直都是沿用放置捕鼠籠、毒餌等傳統滅鼠方法:「放久了,老鼠看到同伴下場也會變得聰明,知道入面的餌食是不能吃的。」事實上,食環署曾參考外國例子,於去年在3個街市內試用「氣壓滅鼠器」滅鼠,惟黎廣偉指此新科技在香港的成效不高。

「(氣壓滅鼠器成效)數字根本不值一提!」黃埔東社區幹事李超宇認為,現時署方採取的傳統滅鼠方法沒有效率,成效亦不理想:「食環署指在2018年,區內捕鼠籠捉到1,6000隻老鼠,但這只是冰山一角,很少量的老鼠已能繁殖出這數字。」食環署公布的鼠患參考指數中,九龍城區的近年的鼠患指數一直不算高,僅2018年下半年突飆升至11%,惟李表示,過往一直收到不少關於鼠患的投訴,故質疑指數的準確性。

不止街市、食肆後巷,老鼠甚至入侵九龍城區私人屋苑。(李超宇提供)

食環應處理私人屋苑衞生問題
 

他又指,區內鼠患問題不止於街市內出現,老鼠甚至入侵私人屋苑。「這是很難解決的問題,因為食環署不會進入私人屋苑進行滅鼠。」雖然李超宇認同住戶有責任改善家居衞生,杜絕鼠患,不過,他認為食環署對於私人屋苑出現鼠患問題,亦非完全無計可施:「這應是食環署的責任,例如黃埔花園附近有很多食肆,都是食環有權處理的衞生問題。」

向外國取經並非壞事,惟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會長梁廣源認為,兩地環境始終不一樣,在香港使用「氣壓滅鼠器」不一定能得到跟外國一樣的成效。他強調,最有效的滅鼠方法仍是使用毒餌、捕鼠籠和捕鼠板,電子儀器能夠輔助滅鼠,港府雖採相同措施,但做法不到位,致滅鼠一直未見成效。

香港蟲害控制從業員協會會長梁廣源指,曾見過毒餌被放置於老鼠難以觸碰的位置。(梁廣源提供)

毒餌擺錯位 老鼠都唔吼

「我在鼠患嚴重的區域,見過一包以膠袋密封的老鼠餌被吊於高處。放的位置難以觸碰,要先咬穿膠袋才吃到毒餌,周圍都有垃圾房,可以輕易找到食物,你是老鼠還會吃毒餌嗎?」梁廣源反問,指外判的滅蟲公司前線員工未有足夠專業知識,將毒餌放於不適當的位置,加上使用的毒餌不夠新鮮,吸引不到老鼠進食。

梁廣源又批評,現時政府的滅鼠工作是收到投訴才進行,缺乏規劃和系統性,建議食環署要做好清潔、衞生之餘,亦需持續以科學方法監控各區的鼠患數據,並作出分析,以了解情況:「不是靠捕鼠籠那塊蕃薯就能做到的,這樣根本沒有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