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例風波】政府收起垃圾桶引衛生問題 候任區議員斥治標不治本

撰文:李穎霖
出版:更新:

反對修訂《逃犯條例》引起的風波至今仍未平息,而上月底、區議會選舉前夕,不少人發現本來放置在街上的垃圾桶皆被收起,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白色的垃圾膠袋,令人質疑此舉與近月的社會運動有關。有候任區議員斥有關做法引起衞生問題,而政府不正視示威原因,只收起垃圾桶的做法亦治標不治本。

自上月起,多區街上的垃圾桶都忽然失蹤,中西區候任區議員彭家浩指,垃圾桶被收起後,食環署曾在有關位置放置垃圾袋,不過,此舉亦衍生出衛生問題。「有時行人丟棄垃圾時,不會打開垃圾袋,所以有時候垃圾散落在地上。」彭家浩指,膠袋有時亦會出現破損,令垃圾掉出,而其容量亦不夠大,有時會出現垃圾自膠袋中溢出的情況,令街坊相當不滿。

食環署上月收起多區街上的垃圾桶後,曾在有關位置放置垃圾袋,惟中西區候任區議員彭家浩此舉衍生出衛生問題,亦質疑署方做法和近月社會運動有關。(彭家浩提供)

彭家浩表示,早在11月、區議會選舉前夕,食環署已派人收起街道上的垃圾桶。署方當時未有詳細解釋收起垃圾桶的決定,只說是根據社會環境情況及考慮風險,「但正常人也能推測到,是和近月的社會運動有關。」

彭家浩曾向署方反映有關問題,要求重置堅尼地城北街、卑路乍街的垃圾桶後,有關地點的垃圾桶於本周初已「歸位」。(彭家浩提供)

彭家浩曾向署方反映有關問題,要求重置堅尼地城北街、卑路乍街的垃圾桶後,有關地點的垃圾桶於本周初已「歸位」。彭直指,堅尼地城並非近月示威活動的「高風險區域」,收起垃圾桶影響市民生活之餘,亦治標不治本:「即使不用垃圾桶,示威者也可以用其他雜物作路障,重要的是政府須正視為何香港人會上街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