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框框】失聰殘障無阻追夢 超能量舞者教天水圍婦女跳街舞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隨着強烈的節奏響起,天水圍體育館舞蹈室內,數十人一同跟着音樂的律動舞動身體。這數十人之中,有頭髮斑白的女士,也有坐在輪椅上的行動不便人士。他們未必是最靈活的導師和學員,但每一下的舉手投足,旁人看着都充滿力量。
這天下午,一自天水圍的婦女,在由殘疾人士組成的外國星級街舞團「ILL-Abilities」帶領下,做出不同的舞蹈動作。眼前的組合,看起來屬於弱勢一方,但在hip-hop的世界,主張非主流,展現反叛。舞蹈室內的成員散發一種超能量、跳出框框和挑戰自我的活力。

(左起)Kujo、Luca和Redo三人是「ILL-Abilities」(超能量街舞團)的成員,近日來到香港並走入天水圍,教導一班婦女學跳街舞。(呂諾君攝)

在2007年組成的「ILL-Abilities」(超能量街舞團),集合了七名來自不同城市的霹靂舞者,他們各自都在舞壇中佔一席位。與其說他們的身體有甚麼不同,不如說他們各自有甚麼能力。來自美國的Kujo,自出生以來右耳完全失聰,左耳亦因頭部受傷等問題,聽力日漸減退,但他能依靠着矇矓的音樂聲掌握節拍,做出倒立等的高難度動作;來自荷蘭的Redo,天生缺少了肘關節、右臀部、數隻手指,右腿和右臂比常人短,也要戴上義肢走路。不過,除了能將街舞跳得揮灑自如,足球、籃球、柔道等都難不到他。

+1

「ILL-Abilities」不負面 以「超能量」感動觀眾

「『ILL-Abilities』是個有玩味的字,通常『disability』(傷殘)和『ill』都是負面的,但在hip-hop的世界裏,看起來壞的事也可變成正能量。所以,我們隊伍看似是有缺陷的,但我們想告訴大家,其實這樣也可以有驚人、不可思議的能力。」來自加拿大的團長Luca,本着這樣的理念創立舞團。他患有先天性多發性關節攣縮症(Arthrogryposis),平日要以拐杖輔助行動,但站上舞台,則可以借助拐杖將身體騰空,凌空轉動、搖擺,「除了比賽外,我們更想透過表演傳遞一個訊息,希望我們的觀眾在生活中發揮最大潛能。沒有藉口,也沒有限制。」

今年35歲的Luca指,自十多年前在學校接觸街舞後,一試便已愛上。之後他並沒上過甚麼專業課程,只靠在不同的隊員之間,自學和自創出獨有舞步。對Luca而言,街舞是他的整個世界,是逃離身體樊籠的一個出口,過往他曾因身體障礙而質疑自己,惟獨是街舞,給了他不少信心,「這(街舞)大概是我見過最酷的事了......舞蹈動作和音樂之間那種力量和聯繫,令我覺得是我可以立即做到的事。而站上舞台表演,與觀眾互動和他們的激情,也是令我印象最深的事。」

+2

到訪25個國家和城市 首次走入天水圍

「雖然過往我也有以個人身份去做一些勵志演說,但以一個組合來推廣,效果肯定更好。」Luca與另外六名隊員,各自在不同場合相知相遇,最後都被他成功拉攏加入團隊。十多年來,他們專注於教導於身心有障礙的人士,也到過25個國家和城市,為年輕人和跳舞導師舉行過百個工作坊和表演。近日他們第二次來到香港,除了會有公開演出,也參與了由香港藝術節和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聯合主辦、「無限亮」項目之一的工作坊,其中Luca、Kujo和Redo三人首次走入天水圍,負責教婦女學跳街舞,「我們十分期待,因為這個活動與教年輕人截然不同。跟我們合作的香港導師也很好,我們認為他們隨時都能接手!」

今年26歲的Ken,是工作坊的導師之一。他過去也是大學舞蹈學會的成員,平日教跳舞也以年輕人為主,認為教主婦跳舞,最重要是營造開心的氣氛,「雖然呢班姨姨可能5、60歲,唔似後生仔咁剛勁有力,但有時反而跳得更放,冇咁拘謹嘅時候,比後生仔更快投入、更加樂於享受呢件事。」

社區中心無街舞班 參加者:試完之後好開心

在「ILL-Abilities」三人和Ken的帶領下,一班天水圍區的婦女在舞蹈室內跳起街舞。他們時而舉手,時而踢腳,每當完成動作又會互相鼓勵拍掌,氣氛熱烈。其中主婦Jenny在導師播完歌曲《call me maybe》後,主動要求要再跳一次。她表示,過往參加過不少社區中心的舞蹈班,跳過社交舞、土風舞、健體舞,但就從沒跳過街舞,「最初一聽到話要跳街舞,我就話我唔得呀人哋嗰啲咁快咁勁,但試完之後好開心。」她表示,導師們循序漸進,較簡單的舞步很易就能跟上,也十分期待完成工作坊後,能有機會到舞台上表演。

另一名參加者Elaine,因身患脊髓肌肉萎縮症自小已要坐輪椅。她透露,現時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要靠外傭照顧,而過往只在電視、電影中見過街舞,從沒想過自己也能參與。採訪當日見她跟隨導師們轉圈、前行後退,即使身為自強協會的執委,她也不禁慨嘆:「好得意!佢哋好正面、好犀利,身體咁樣都可以跳。」她又認為,超能量街舞團的三人啟發了她,日後不要局限自己,可以嘗試更多不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