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教育】共融學習練情緒管理 自閉童衝破社交障礙變YouTuber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唔止係Band 1學校先可以教出對社會有貢獻嘅人。」這是一個致力推行共融教育的小學校長,打從心裏深信的想法。
患自閉症的中一學生Harris,自小社交能力不強,即使親如母親,也是到了八歲才有了第一次的對話。因有着與常人不同的差異,他的成長路上可說是充滿荊棘,但還幸有家人、師長,尊重和承認他這種差異,沿路伸出援手,令他得以茁壯成長。

幼稚園已懂得用日文由一數至十、說得一口流行英話,Harris還對中國歷史感興趣,他的能力與一般人有異,還幸成長路上有家人、師長扶持。(呂諾君攝)

今年13歲的Harris,自小時候已與其他小朋友不同。「細個時會望住個風扇好耐都唔郁,講嘢時唔會同人有眼神接觸,有一段時間好鍾意車,喺條街上會追出馬路,追住啲車轆跑!」媽媽Sue指,Harris在兩歲時獲醫生確診患有自閉症,而隨着年紀漸長,Harris的社交問題漸漸出現,以上情況,只屬一小部分。

照顧自閉兒壓力巨大 媽媽曾靠安眠藥進睡

Sue指,過往她也不知道甚麼是自閉症,那時也還未有相關服務,面對「十問九唔應」、不願與人溝通的兒子,她也無從入手。「嗰陣唔識用咩方法,佢發脾氣時我又淨係識發脾氣。」她更曾因此要靠酒精和安眠藥才能進睡,形容是陷入了惡性循環。

曾因不喜歡調位哭鬧 撞頭自殘滿臉血

到了Harris三歲時,Sue和很多媽媽一樣,替兒子報讀了九龍塘的名校幼稚園。本來已買齊校服和書本如期開學,但除了預想到他在結識新朋友時會「麻麻地」,還有更嚴重的情況出現。當時,在保姆車上,Harris被安排調位後不斷哭鬧,甚至把頭撞來撞去,最後滿臉都是血,「你知佢哋(自閉症小朋友)坐開嗰個位就一定要繼續坐,但其他人唔會識照顧佢哋......就喺嗰刻我知道要退學,要去正視問題。」

外語能力出眾 卻難與人順利溝通

於是在Harris四歲時,便入了特殊幼兒中心,當年他靠自學,已能用日文由一數至十,而英語能力亦是非常出眾。不過Sue說,Harris和別人談話,甚至與她溝通時,也從沒有眼神接觸或是正面回應,真正有第一次對話,要到了小學三年級時。「其實都唔記得咗係講咩啦,但佢以前同現時個轉變真係好大。以前每次調位、同學蝦佢或者有拗撬,佢都會發晒癲叫到成間學校都聽到,但現時你見到佢可以坐喺度聽我哋傾偈,咁耐都好乖冇擅自插咀。」

(左起)校長梁偉基、Harris、Sue和主任陳曉藝。(呂諾君攝)

Harris在升中之前就讀的,是有約一成多學生是自閉症兒童的東莞工商總會張煌偉小學,該校由2015年起已是參加「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的其中一校。校長梁偉基表示,並非刻意要以「融合教育」作為學校方針,但對這個理念深深認同,「太快用能力、特質將小朋友分類,佢哋長大後,叻嘅會以為自己真係好叻,睇唔到人哋嘅其他能力......但到走入社會,其實唔同類型嘅人根本分開唔到,然而兩者無法溝通。」

「共融就係,慢慢去接納唔同人嘅差異,慢慢了解佢哋嘅可愛之處。」
校長梁偉基

學校設課後小組訓練 學習社交及情緒管理

梁偉基坦言,辦學期間不時有家長將學校標籤,但他認為,人人都應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唔止係Band 1學校先可以教出對社會有貢獻嘅人啩?」他表示,平日校內採小型教學,課後則有由「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提供的課後小組訓練,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學校的特殊教育統籌主任陳曉藝亦指,自閉症兒童常有無法設身處地、不愛與人溝通的情況,但計劃透過故事、遊戲及教材等,提升他們的社交認知、溝通、情緒管理和學習等技巧,對老師和學生而言都有大有禆益。

自閉童成YouTuber 性格變開朗

校長和主任均指,Harris的情況自初小到高小是大有改善,由過往小息時只愛獨個兒拿畫紙畫畫,到近年最愛和同學們玩UNO紙牌遊戲, 學懂了用方法表達情緒,也學懂了守秩序、「先舉手後發言」。現時他又開始練習拍片,成為有300多人訂閱的「YouTuber」,性格變得開朗活躍,也能自行構想、手繪複雜的世界鐵路地圖。不過,這也不代表人生路上就此平坦無阻。媽媽Sue表示,Harris升中時經過不少困難,最後才獲得一間Band 3的主流學校收取入讀,「派咗第26志願,帶住佢去叩十幾間學校嘅門都唔收,就算過到筆試,佢嘅表達能力、方式都仍然唔係咁多老師接納得到。」這些與常人不同的差異,還需社會上更多人尊重和承認,才能達至真的共融。

「賽馬會喜伴同行計劃」自2015年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導推行,至今共有507間主流中小學參加(佔全數主流學校的45%),服務全港超過六成、逾6300名於主流學校就讀的自閉學童,而政府亦於2019年施政報告宣布,將計劃校本支援服務被納入成為特殊教育政策的一部分,並於2021/22學年起全面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