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師稱土瓜灣天橋罅隙非沉降造成 促進行加固工程補救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近日,有市民發現已使用了近40年的東九龍行車天橋,在土瓜灣浙江街一段的駁口位出現較闊罅隙,並有「移位」的情況出現,令人憂慮安全問題。
《香港01》記者今日(10日)到現場觀察,並就有關橋身罅隙問題向工程師查詢,工程師認為,發生這種情況未必與早前沙中線工程造成的沉降有關,但若繼續放置不管的話,日後有可能導致交通意外發生。該區區議員則表示,得悉事情後,將要求在區議會召開特別交通會議,向相關部門查詢及要求當局向公眾交代。

記者今日下午2時實地視察,發現涉事天橋位置附近有作升降用途的工程車停泊。過了一段時間,亦有兩至三名身穿反光衣的工人,以及疑似工程師的人員觀察天橋出現駁口位的罅隙,相信是打算檢查涉事位置。

工程師指涉事天橋無傾斜及下沉迹象

工程師鍾國輝認為,現場造成駁口位的罅隙與沉降無關,相信暫時不會影響橋的結構。他指橋的工程大多以接駁組成,不同承建商的造工不一,故橋中有接駁位是正常的。他又指,上述位置是預留給橋身收縮及膨脹,「政府工程下所建造的橋,地基十分深,通常會打到石層。一般的工程如沙中線及建樓打樁,普遍都難以影響到橋的基底」。中科興業董事總經理潘焯鴻同樣認為,該位置並非受沉降影響,「如果真的是沉降,天橋理應會有傾斜及往下沉的現象出現(大多數是縱向出現問題才是和沉降有關),故相信今次和沉降沒有直接關係」。

接駁位拉力出現問題 若不加固憂引發嚴重交通意外

惟潘焯鴻表示,若現時不好好注意該位置,可能會使其行車安全受到莫大影響。他解釋,該位置是一個伸縮縫(即是把接口罅隙拉着的東西),「伸縮縫是一種proprietary product(專有的產品),所以在設計上及使用上有所規限。而現在看來駁口位的罅隙闊度是多於原先預先設計」,即現在橋的接駁位拉力出現問題。

他續指,「若該位置超出了可承受的力度,會嚴重影響天橋行車安全,因為這樣會使道路有東西凸起,這種東西未必很鋒利,但足以劃破輪胎。例如在該路段,有重型車輛經過,被劃破輪胎,便很容易造成車輛失事,繼而造成交通意外」。他又指出,過往屯門公路曾試過因同樣的情況,而發生過嚴重的交通意外。

故此,潘焯鴻認為路政署應要向公眾交代為何涉事位置會出現拉力問題,「到底是當初工程上的施工問題、設計上的問題,還是其他原因?」他建議,若想在現階段解決問題,難度並不大,「工程不需要在橋上進行,在晚上也能做,只要在橋底用鋼扣進行加固即可」。

土瓜灣南區區議員李軒朗表示,會就此事在區議會加開一個特別交通會議來討論這個問題,會中亦會要求署方交代,「無論署方的解釋是說橋是正常,還是老化也好,也希望大家能就相關問題討論一下,做一些相關措施,令市民及駕駛人士安心」。

路政署:伸縮縫間距沒有超出設計標準

路政署回覆查詢時表示,署方負責公共道路及附屬設施的維修保養,如巡查發現或接獲報告指路面或附屬道路設施有破損,會適時安排維修,以確保道路使用者安全。高架道路的橋樑結構設有伸縮縫,橋樑結構會因氣溫變化而伸長或縮短,伸縮縫的設計均已考慮預計的伸縮情況。就位於九龍城道近浙江街的東九龍走廊天橋伸縮縫(expansion joint)問題,署方曾於今年4月進行定期巡查,確定道路狀況良好,伸縮縫亦沒有異常。

署方於8月7日曾派員到現場檢查有關伸縮縫,並量度伸縮縫的實際展開距離,再次確定伸縮縫沒有異常情況。有關伸縮縫設計可容許的移動空間約為半米,路政署人員當日量度伸縮縫的數據顯示現有間距約200多毫米。因此伸縮縫現有間距正常,沒有超出設計標準,天橋結構完整安全。此外,署方今年3月曾為上述伸縮縫範圍的雨水渠管加裝雨水盤,工程亦已於當月完成,署方其後並沒有在該處進行其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