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演化】告別激情享受安全平靜 經營親密感不在於「有樓」

撰文:余婉蘭
出版:更新:

我們少講愛情關係中的親密感,怕肉麻,太細膩也好難表達。對著愛人,幾乎每一個動作及每一個眼神都親密得像糖黐豆,親密感就是如此?如果用「身體反應」來解釋親密感,好像會明白多點。

愛情的親密感分階段,有熱戀時期的糖黐豆式親密,執業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唐靜思說,熱戀期,人的腦袋有些區域著燈,你異常雀躍,像吸毒或酗酒時的腦袋一樣,釋放好多激動的荷爾蒙。怪不得說愛情令人盲目,我什麼也看不見,眼中只有對方。

「有趣的是,時間一耐,成為一段有情感依附、穩定的關係。你擁抱情人時,腦袋分泌一種荷爾蒙,叫Oxytocin,令人感覺平靜、喜悅和有安全感,可以減少壓力荷爾蒙Cortisol。而這份安全感和平靜,即使他不在你身邊,你也能感覺。」唐靜思講出親密感的另一個狀態,由一開始熱戀,後來冷靜下來,認識對方,作為一個真實的人是什麼模樣,這也叫親密感。

性愛的質素建基於情感連繫。(iStock)

心理學有個理論,叫情感依附理論,再有一個比「親密感」更準確的字眼,叫情感聯繫(Emotional Bonding)。唐靜思用了一個比喻:外面橫風橫雨時,我經歷脆弱和孤獨,感覺可以與你在一起,因而感到安心。曾經有位精神科醫生Schore指出,安全感令神經系統冷靜下來,它減輕我們的負面情緒。

「當我遇上困難,我信任你會在我身邊。我也有信心,我在你心目中是重要,你在乎我,我可以依靠你,內心有一份慰藉,情感聯繫可以是宗教、家人、知已或伴侶等。」

這份安全感,每個人都需要,今時今日,親密感越來越失落,我們甚至會推開伴侶,害怕我和你太親密。這個年代,人脆弱到像棉花,連親密感都覺得似刀子。

「對於害怕親密感的人而言,和人開始一段親密關係,像按中他一粒掣,牽動他的不安與負面感覺,回憶起過去關係中不愉快的經歷。他怕親密感所喚起的負面感及不愉快記憶,那些都是未化解的傷害,如長期被冷落、言語或身體暴力、欺騙或受侮辱等任何一種傷痛經歷。」唐靜思見過好多輔導的個案,有人為了迴避內心痛苦的記憶和感覺,不講也不碰,死穴一樣,冰封在內心,每一次遇到親密關係就害怕。當太過接近時,就會衍生一連串迴避行為。

例如迴避與對方直接接觸,人在但個心飛走,晚晚不回家,打機玩電話避開溝通,性濫交,或者只把注意力放在子女身上,沉迷宗教或以工作迴避關係。有人可能選擇不結婚、單身等。迴避的方式有好多種,也非常日常普遍。

「不只對伴侶,同時他對其他人也不再信任,覺得沒有安全感,所以寧願選擇靠自己,變得獨立,重視成就等。去到一個地步,否定自己需要親密感,甚至是親密依附的關係。」唐靜思說。

人類社會經歷過工業革命,再不同從前農業社會,現在更是高科技、資訊的時代,人與人關係模式轉變。唐靜思見好多個案,他們產生錯覺,只要我買一層樓就安全,賺好多錢物質豐富就安全,只要事業好就好安全,人人畀面子我就安全。

「卻忽略了與最親的人的關係。」她說。

究竟我們在溝通什麼?第一步與自己內心的感受溝通。懂得和自己溝通了,那我懂得和你的感受溝通嗎?(iStock)

「美國曾做了一個關於快樂的調查,歷時四十年,研究一班波士頓出自名校及居住較貧困區域的成年人,究竟什麼令他們真正開心,結果出爐了,原來是關係,即你可以依靠的親密關係。」

唐靜思繼續問,知道什麼令我們真正快樂了,那我們如何維繫、培養情感連繫的關係?親密關係像戴在頸上的珍珠,脆弱但寶貴,要好好呵護。「我們學習應付內心的感受,你願意經歷自己的脆弱感受?同時也回應和聆聽對方脆弱的感受?親密感就是,你了解自己,表達出來,也要懂得回應對方的感受。」

Institute for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Psychotherap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