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欄中的江湖大嫂‧強化版下】6個孩子的母親 賣水果如教孩子

撰文:鄒家鳳
出版:更新:

作為6個孩子的母親,陳文玲(Mandy)說,賣水果,猶如教孩子。不能揠苗助長。
「我也常常教導他們,第一,要找出自己喜歡做的事。第二,要 多做自己喜歡的事。」她自己做到了,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活出自己喜歡的人生。
攝影:吳煒豪

水果教育,是Mandy常掛嘴邊的事,要教育農民,要教育顧客。也許,你會質疑,人賣水果,她賣水果,為什麼她說的,就是對的?

不因她是高材生,不因她GPA 4.0畢業。而是每年,Mandy和Leo也會親身到美加或澳洲探訪農民,看看他們的研發或新品、請教他們種植水果的知識、關心他們的需要,拿取第一手資料。甚至帶着家中的寶貝們,來一趟親子大旅行,半工半私,讓孩子接觸大自然,吃到即摘最新鮮的水果。

Mandy說,賣水果,如教孩子。

「很多人都說,我的孩子很乖巧,應好好栽培,但我並沒像其他家長那樣,為他們安排很多活動或興趣班,天賦無限,我只想他們開開心心,希望他們有自己的選擇權、自由權,相信由他們自己摸索出來的路會是最好的。」水果不也一樣?豈能揠苗助長,要讓它自然成熟,在最美好的時候供人品嚐,才能試出它的真味。

「即使只有一個(農民) 肯堅守底線,農民影響農民,再感染開去,種出有良心的東西,到了適當的成熟度才摘,別放太多化學品那便足夠了。」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同樣地,只要有一個害群之馬,也可影響整個行業。就像「棉花糖提子」那一役。原本經營得不錯的品牌,卻因有農民被誤導,為了產品比人早推出市場,而過早把提子摘下,結果,質素、口碑大受影響,辛辛苦苦建立出來的品牌,直走下坡。

按圖看清什麼是「棉花糖提子」和如何被引入香港……

提子像棉花糖?(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

由於初來埗到時口碑好,往後幾年「棉花糖提子」的成績都不錯,直至去年3月,有記者投訴,在街上吃到「棉花糖提子」,為何跟早一年試吃的不同,價錢貴卻不外如是。經一輪追查後,發現原來有農民為爭先推出市場,過早把提子摘下,影響質素,自此,人們便對它失去信心。

為免這種情況不斷循環發生,單單開一個網頁,力量還是有限。

正好早前特首林鄭月娥,提出把百年歷史的油麻地果欄活化,發展成像日本築地市場,吸引遊客……Leo願做當中推手,在果欄搞拍賣水果、不同時令辦不同水果節,蜜瓜節、車厘子節等。坐言起行,他們已率先與「賣嘢王」合作,在果臨門網站拍賣水果,第一次反應不俗,貨品供不應求。

在裕華國貨還設立了一部販賣水果機,不但可以減省銷售員的成本,櫃前還有屏幕播放影片介紹水果知識,試行半年,再作改良,念電腦科學工程的Leo,終可學以致用了,6月將推出優化版2.0,期望將它普及化,售賣不同農產品。還有NGO、申請認證……許多許多的大計,沒完沒了。

談人生,說展望,二人輪流,滔滔不絕,一段段故事,一籮籮大計,傾盆而出,由天光談至日落,由油麻地果欄說到尖沙嘴酒店。

兩個人一條心,說起來好像很老土,但能擁有同一份初心、同一份執着,還朝同一方向,要比種出「棉花糖提子」更難,老土?一點也不容易。

【果欄中的江湖大嫂強化版上】單親家庭屋邨妹 指點江山丈夫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