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友善生育政策 港人卻步不願生

撰文:林瑞禎
出版:更新:

香港生育率全球排「尾四」,且情況愈趨惡化。先後有調查顯示,港人生育意願較去年大跌逾兩成半,以及有兩成受訪青年表示不生育。伴侶決定是否生育,原因複雜,但女性教育普及率高的香港,缺乏合理產假、侍產假,託兒服務不足或收費高昂,則是許多職業女性面對懷胎與否的一大猶豫,甚至是寧願只過「二人世界」的主因。左右生育的社會大環境,容或不能輕易改善,但貼身的生育友善政策,對富裕的香港而言,真的是不能承受之重嗎?

從事青年服務的社工Amy(化名)坦言,雖然36歲結婚時,已面臨錯過生育年齡,她仍對生小孩卻步。Amy自言是職業女性,覺得服務青少年能找到人生意義。她感嘆在香港要養育一個小朋友絕非易事,除了要擔心子女前景外,更面對無暇照顧、教育孩子的問題,若要為了下一代犧牲工作,她寧願不生育。Amy又說,養育一個小孩開支浩繁,當自己的生活都未必有保障時,不知如何照顧好下一代。她笑言,活在香港,「沒小朋友很幸福」。

抗衡社會環境衝擊,紓緩家庭生育壓力,鼓勵市民生兒育女,政府必須完善生育友善政策。(資料圖片/ 黃寶瑩攝)

職業女性:沒小朋友很幸福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指出,香港與世界其他富裕城市一樣,面對生育率低的問題。這是源於人們生活方式轉變,當經濟上有愈來愈多機會,加上女性事業地位提升,女性生兒育女的成本便提高。因她們生育時要暫時離開工作崗位,產後又要擔心撫養小孩等問題,便會降低生育意願。

據美國中央情報局(CIA)2017年「世界概況(World Factbook)」統計,香港的總和生育率在224個國家和地區中排第四低,平均每名香港婦女只生育1.19個小孩,遠低於2.1胎的自然更替水平。回顧過往歷史,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起,香港的總和生育率便一直維持在0.9至1.3之間。

鍾劍華認為,要紓緩市民對生育的憂慮,關鍵「在於是否有一個好的社會環境。」他指香港過去整體的生育環境很差,包括女性育兒成本高、婦女面對工作與家庭的選擇等,「影響了整個生育文化,造成集體的行為、期望,一直向負面發展。如果這種環境不改善,香港很可能會出現『不生孩子是一個很普遍的選擇』這種局面。」他認為,雖然生育是個人的選擇,但政府有責任令這種選擇沒有太大障礙,降低市民的生育負擔。

鍾劍華指要紓緩市民對生育的憂慮,關鍵「在於是否有一個好的社會環境。」 (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在職婦女生育計劃從產假止步

Amy表示,在考慮各種因素後,結婚時已不打算生小孩,撇除社會氣氛、教育制度、居住及經濟條件,只論最貼身的產假和丈夫的侍產假,已嚴重打擊她的生育意願。她直言,香港的在職母親,不論懷胎、產後休養,到照顧小孩的時間都十分不足,「整個產假時間太趕,讓人難以享受做母親的過程,沒有動力去懷上小孩。」

根據香港《僱傭條例》,按連續性合約受僱的女性,可享10星期有薪產假,其間薪酬是每日工資五分之四。這個生育保障遠遠落後於國際標準。國際勞工組織制訂的《保護生育公約》建議,產假最少為 14周。該組織在2014年的調查發現,在185個參考地方之中, 香港位處少於 12 周產假的15%地區中。

Amy稱,「前四後六」的10周產假,對要生產的媽媽極其緊絀。產前僅有一個月準備,分娩後「坐月」連同與陪伴孩兒的時間,不足兩個月便要復工。她感嘆:「連照顧、接觸自己初生小孩的時間都很奢侈,令人難受。」

女性產假不足之外,現時男性在家庭中角色亦有大轉變,成為更吃重的照顧者,不過侍產假卻未與日並進。Amy指,即使最近立法會二讀侍產假修訂,但無論最終是由三天加到五天或七天,仍然太少。她表示,每想到若要生育,丈夫卻要忙着上班,自己要獨自面對生產和帶小孩的各種壓力,便會感到很無助。

香港的在職母親,不論懷胎、產後休養,到照顧小孩的時間都不足。(資料圖片/黃寶瑩攝)

官商欠承擔 爭取福利甚艱難

特首林鄭月娥在2017年發表首份施政報告時,表示會研究延長法定產假最多至14周,男士侍產假初步建議由3天增至5天。不過,港府至今只在改善侍產假方面有實質進展,落後的產假政策仍停留在「研究」階段。

立法會於6月17日就男士侍產假進行首讀及二讀,有議員認為侍產假只增至5天太少,要求增至7天,以及期間薪金由五分之四提高至全薪,但在港府堅持侍產假增至5天是「唯一可接受的方案」下,兩項修正案均被否決。

立法會上月就男士侍產假進行首讀及二讀,惟在港府堅持侍產假增至5天是「唯一可接受的方案」下遭否決。圖為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羅智光。(盧翊銘攝)

提出將侍產假增至7天的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接受《香港01》訪問時批評:「香港產假政策相當苛刻,本來產假和侍產假已非常短,產假薪酬卻只有八成,而且廿年未變,難以鼓勵香港人生育。」他指,內地的生育福利都比香港優勝。內地提供100%有薪產假128至180天,男士陪產假7至30天,廣東省的男性侍產假也增至15日。

對於增加產假、侍產假,商界一直擔心帶來額外成本,影響企業的勞動力。但2012年勞工及福利局發布的《為本港設立法定侍產假的研究》指出,「只要侍產假的日數訂於適中水平……據估計,提供3至5天侍產假的每年開支介乎1.4億元至2.4億元,約佔總工資額的0.02%至0.04%。」可見,即使增加侍產假,帶來的額外成本亦不高。

張超雄批評,政府在改善市民福祉上甚為吝惜,商界亦不願承擔責任,「僱主不想承擔,這是因為涉及成本,雖然在那麼多僱主分攤下,(額外工資最多只佔)整體0.04%,但只要有額外成本,資方都不願意。」而政府則靠勞工顧問委員會作「擋箭牌」,若有關議案過不了委員會,政府便冠冕堂皇推說勞資雙方沒有共識,無法推行,實際是缺乏承擔。

張超雄認為政府 應該着眼整體市民的利益,不能只照顧工商界別人士。(鄭子峰攝)

善待勞工,提高產假和侍產假,能讓市民有更充裕的家庭時間,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同時未必會令生產力下降,似乎是勞資雙贏,讓香港更宜居的做法。然而,張超雄認為,「商界因為有資源,有更強的遊說能力,政府會較易接受商界的意見。」

他認為,政府把香港定位為一個商業城市,市民福利便會排在次要。「如果老闆說:你增加我成本,我不願意,那麼政府就不敢去動。」他形容政府這種想法「非常短視」,「作為一個社會的領導,不能夠只照顧工商界別的人士,應該着眼整體市民的利益。」

現時男性在家庭中成為更吃重的照顧者,侍產假卻未與日並進。(資料圖片)

上文節錄自第123期《香港01》周報(2018年8月6日)《產育假期苛刻 託兒資源緊絀 生育政策不友善 港婦怕生B》。

繼續閱讀相關文章:託兒服務供不應求 在職媽媽陷兩難減生仔意欲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