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綱要》避談融合只談合作 港深同城化成不可迴避議題

撰文:王俊傑 陳珈琋
出版:更新: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城市與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建法在訪問中提醒記者,「我們現在寫文章都不用『融合』一詞了,以前是覺得可以用的,但後來一說『融合』,有些人的概念認為等同『一國一制』、『內地化』,所以我們便用『合作』。」無可否認,「融合」一詞在社會撕裂的氛圍中份外敏感,卻是《綱要》的重心,有必要仔細解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有別於過往合作框架之處,除了在其規模、戰略高度以外,更在於其「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格局」。

【大灣區】在《綱要》下探索香港 「強強聯合」成解讀關鍵

《綱要》重視由「極點帶動」灣區發展,發揮香港-深圳、澳門-珠海及廣州-佛山的「強強聯合」,其發展高度再不僅是城市的簡單合作,而是要求城市高度融合。「廣佛同城化」已推行多年,《綱要》將港深、澳珠合作與其並列,顯然要求港澳與各自相鄰城市「同城化」,在文件中只談「合作」,也許是考慮同城化與融合這些字詞易在港澳兩地,尤其是香港引起反感。

《綱要》將港深、澳珠合作與其並列,顯然要求港澳與各自相鄰城市促進同城化。(鄧倩螢攝)

其實,同城化雖然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衍生的概念,但在外國早有先例,日本的東京與橫濱便是典型。何謂同城化?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久文及博士生焦張義用簡單易明的語言解釋,值得參考︰同城化是指同一區域內兩個或者多個相鄰的城市,在經濟聯繫日益緊密的需求下,為協調相互衝突的利益關係而形成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運行機制;這些安排都是為使市場、產業和基礎設施一體化,藉共享資源和產業分工來提升整體競爭力;要達成這些長遠目標,可從基本做起,例如減緩交通成本、促進要素流通。

如此看來,同城化斷然「不是」抹去香港和深圳的行政邊界、將兩個城市徹底合二為一,而是透過協調城市優勢,謀求共同發展,塑造全新的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同時發展出便利兩地民生的軟、硬配套。港深經濟實力相若,預計同城化將能產生無可估計的經濟效能,香港既可藉深圳鞏固國際城市的地位,深圳亦可藉香港加快發展速度,突破發展瓶頸。反之,若任由兩地惡性競爭,並非好事。

東京與橫濱便是典型同城化的例子。(GettyImages)

概念常遭誤解 切勿望文生義

港深同城化這個概念其來有自,惟香港社會一直對此有所忌諱。2005年,深圳公布了《深圳2030城市發展策略》,提出要與包括香港在內的鄰近大城市共同發展,具體做法包括加強城際交通聯繫,「加強與香港在高端製造業、現代服務業以及其它領域的合作,形成『同城化』發展態勢」。為此,有立法會議員提問,香港有沒有打算成立一個恆常機制,配合港深同城化的進程,港府當時只指規劃署及粵港合作聯席會議轄下的粵港城市規劃及發展專責小組會定期和珠三角各城市交流資訊,並沒有提及「同城化」三字。

此後數年,本地官員與政界很少討論同城化。及至2011年,政府發布《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公眾諮詢文件,稱要「逐步使粵港、粵澳臨近地區的交通條件接近同城化水平」,社會才得知政府已將粵港同城化列入工作日程。2012年中,候任特首梁振英曾表示要將邊境禁區發展成「特區中的特區」,讓內地人免簽證進入;同期《大公報》引述消息人士透露該計劃將於五年內上馬,其時已進入第三階段公眾參與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可為這個「特區」提供住宅配套。

梁振英曾表示要將邊境禁區發展成「特區中的特區」,惟遭立法會議員質疑。(黃永俊攝)

種種風聲,加上「同城化」容易令人望文生義,社會談論這個議題時顯然摻雜過多政治考量。在當年10月一個立法會會議上,議員范國威指「他(梁振英)企圖割讓特區以完成其深港同城化和深港融合的構想……他正在破壞『一國兩制』,要把現時新界東北三區超過770公頃(的土地)……割讓予深圳的富豪佔用」,另一議員葉劉淑儀也說:「我其實不太明白……究竟是如何同城化,因為香港擁有非常健全的法治;如果我們與深圳或任何一個內地城市共同發展……大家可否也具備同樣的法治模式呢?在我看來,這其實是很困難的。」

此後,政府不再主動提起「同城化」。不過,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被寫入中央政府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大灣區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港深合作再度受關注。如今港深發展正式列明為灣區「極點」之一,港深同城化也就成為了本港不可繼續迴避的議題。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令港深同城化成為本港不可迴避的議題。(李澤彤攝)

大灣區下「同城」 可達優勢互補

細讀《綱要》,不難發現港深同城化乃大灣區規劃主調之一。《綱要》清楚用跨境基建發展勾勒了香港與深圳在未來的聯合經濟發展模式。此外,大灣區規劃了「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的科技創新走廊,着重城市間人才、資本、信息及技術等元素的流通與融合,港深共同發展的創新及科技園將是體現這一宗旨的重點項目之一。

《綱要》還重視發展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鼓勵港深藉此共同推進金融服務以至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文件指出在前海增建口岸及來往香港的高效基建,呼應了本港洪水橋規劃中曾預想興建的港深西部快速軌道。

「可能有個人感情和偏好,我一直覺得港深合作會是最好、最密切的,強強聯手的兩個『強』是真的強。」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執行官洪為民一直觀察着港深的變化, 他在2015年已提出,香港與深圳猶如「雙子星」城市,可發揮自身優點,優勢互補,更會超越「同城化」境界,聯結其他珠三角地區,成為與美國三藩市灣區相似的都會區。

《綱要》重視發展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鼓勵港深藉此共同推進金融服務以至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視覺中國)

時至今日,深圳創科相關產業蓬勃發展,不少港人瞻前顧後,擔心「被趕上」。洪為民強調,「香港人不要自大或自卑,應該不亢不卑。香港仍有自身的強項,否則不會有這麼多內地城市希望和我們合作,但我們同時『自己知自己事』:無法尋找經濟增長點、年輕人失去上流空間……希望透過區域合作,能夠解決。」他認為,香港在創科方面需要找回自身的定位,而非追趕其他城市,「我不認為我們需要急起直追(深圳),這不是一個恰當的說法。急起直追,並不是因為落後於其他城市,而是本來可以做得更好。」

回到「雙子城」的概念,洪為民提到深圳市政府約十年前提出與香港合建「深港機場聯絡鐵路」一事,最終不了了之。他相信若該鐵路當時獲香港首肯,由深圳機場至香港機場只需15分鐘左右,兩個鄰近的機場將可分工,猶如東京的成田機場及羽田機場般,避免現時互相競爭的情況。「那條鐵路便算了,我希望帶出的是,很多東西我們過去沒有想,但有了大灣區,便可以重新審視。」

深圳已將新一代信息技術,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視覺中國)

上文節錄自第151期《香港01》周報(2019年2月25日)《「極點帶動」成解讀大灣區關鍵 《綱要》之下探索香港「點做」》。

相關文章:【大灣區】在《綱要》下探索香港 「強強聯合」成解讀關鍵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