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傳華為新款Matebook 無限期延後推出

市傳華為新款Matebook 無限期延後推出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有科技傳媒報道,華為原計劃在現正舉行的2019亞洲消費電子展,公布新一代Matebook,但現時已無限期延後。

科技新聞網站《The Information》以及《NotebookCheck》均指出,華為已經無限期押後新款手提電腦Matebook出貨。

報道引述華為員工稱,美國政府封殺華為,讓他們難以使用Microfoft的Windows系統和Intel的處理器。

另一科技新聞網站《DIGITIMES》亦報道稱,華為已經暫停手提電腦付運及發展。

原計劃本周公布 員工稱仍未有確實日期

華為原計劃在本周亞洲消費電子展公布新Matebook產品,但《The Information》引述員工指出,公司仍未給出確實日期。

至於《NotebookCheck》亦從消息人士得知,華為已經取消該款16吋手提電腦的訂單,有可能是慢慢停止營運的跡象。


華為鴻蒙電腦問世了,然後呢?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微軟今年3月終止對華為的Windows系統授權後,中國科技巨頭華為順勢推出首款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筆記本電腦,消息一出便在科技圈激起不小的漣漪。

華為星期四(5月8日)在深圳舉辦的鴻蒙電腦技術與生態溝通會上,正式對外展示鴻蒙電腦。(網上圖片)

華為星期四(5月8日)在深圳舉辦的鴻蒙電腦技術與生態溝通會上,正式對外展示鴻蒙電腦。這款電腦將在5月19日正式發佈。

此次,鴻蒙電腦全面換血,從內核到處理器均由華為全棧自研。正如華為終端BG平板與PC產品線總裁朱懂東宣告,華為終端全面進入鴻蒙時代。

鴻蒙操作系統是華為自主研發的全場景智能操作系統。從2015年立項、2019年亮相,再到去年升級成「純血鴻蒙」,將近10年時間,鴻蒙已從「備胎」變成「主力軍」,不僅跑在手機、平板和電腦上,還開進華為自家的汽車里,逐步構建多設備協同互聯的一整套生態系統。

在溝通會上,不少出席者現場體驗了這台尚未命名的鴻蒙電腦。多家科技自媒體在試用後基本給出正面反饋:系統運行流暢、操作絲滑,手機、平板和電腦之間切換自然順暢。

不過,有科技自媒體坦言,這款純血鴻蒙電腦,乍看之下仍透著不少macOS的影子——無論是頂部的狀態欄,還是底部類似Dock的快捷欄設計,都讓人頗有似曾相識之感。

當然,這台電腦也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尤其是它的人工智能(AI)功能。電腦配備專屬的按鍵,一鍵即可喚醒系統內置的AI助手「小藝」。

朱懂東透露,在獲得第三方軟件授權的前提下,小藝可協助用戶製作PPT、整理會議紀要、從文件中提取信息等任務。

鴻蒙電腦的誕生,標誌著華為將介入全球電腦操作系統由微軟和蘋果兩分天下的局面。

鴻蒙從被動到主動

鴻蒙系統的誕生,說到底,離不開美國的制裁。

美國在2012年以華為協助中國政府從事間諜活動為由,開啓對這家公司的連番制裁行動。此後,禁令不斷加碼,晶片、操作系統、軟件接連受限,促使華為啓動科技自主戰略,試圖在西方國家的圍堵行動中闖出一條生路。

電腦配備專屬的按鍵,一鍵即可喚醒系統內置的AI助手「小藝」。(網上圖片)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在2012年的內部談話中提出擔憂:「如果他們(美國)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Android系統不給我用了,Windows Phone 8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

後來,華為在2015年正式為鴻蒙系統立項,但這一項目多年來毫無進展。

直到2019年5月,美國的一紙禁令讓華為手機無法使用安卓系統後,華為才不得不在同年8月的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讓未完成的鴻蒙倉促亮相。

或許是這項禁令,讓華為不得不面對殘酷的地緣政治現實。2019年後,華為加快鴻蒙系統的研發腳步,最終在2024年推出搭載「純血鴻蒙」系統的智能手機,邁出關鍵一步。

只是,手機系統剛實現自主,電腦端的命門又被人握在手裡。

今年3月,市場上開始流傳一個消息:微軟對華為的Windows系統授權即將到期。同月14日,華為內部的知情人士向澎湃新聞證實:「美國商務部給的許可證到期了,沒有延期。」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鴻蒙電腦正式面世。

然而,系統的推出只是第一步,真正決定成敗的,是背後的生態系統。作為生產力工具的電腦,更是需要很多應用來支持。

但當前,鴻蒙電腦的各類應用仍相對較少。

鴻蒙系統的阿喀琉斯之踵

目前,鴻蒙電腦支持部分在鴻蒙手機上運行的移動應用,包括小紅書和嗶哩嗶哩等社交平台,但仍不支持中國活躍度最高的社交軟件——微信。

此外,很多大型專業類應用本身未曾推出移動端版本,這無疑將成為鴻蒙電腦生態進一步向用戶端普及的絆腳石。

鴻蒙電腦發佈後,或許會在搶佔市場、爭取用戶的起步階段掙扎一段時間。(網上圖片)

華為稱,鴻蒙電腦目前支持約300款應用,預計今年底將增至2000款。

早期的鴻蒙系統保持與安卓的兼容性,讓許多應用無需在蘋果和安卓之外為鴻蒙重新編寫程序,大大降低適配難度。

但如今的鴻蒙系統與iOS一樣採用封閉系統,意味著所有應用要想從安卓或iOS移植到鴻蒙,就必須按照鴻蒙系統獨有的ArkTS語言重新編程。

個人開發者王先生告訴貝殼財經,鴻蒙編程語言的許多語法規則與Java不同,且缺少一些現成的工具組件,需要開發者手動寫。網上關於鴻蒙系統的現成資料和解決方案較少,也進一步增加學習的時間和成本。

事實上,搭載鴻蒙最新系統的設備早已暴露出一定的兼容問題。中國遊戲公司疊紙開發的開放世界遊戲《無限暖暖》去年12月開啓公測後,不少玩家反映無法通過華為平板進入遊戲。

疊紙客服回應稱:「鴻蒙4.0系列及以下版本可以正常體驗,但鴻蒙NEXT系統因兼容問題可能暫時無法運行,後續將會持續優化。」

種種問題,讓華為鴻蒙系統始終難以真正與蘋果和微軟三分天下。Counterpoint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鴻蒙系統的份額僅為4%,遠低於安卓的74%和iOS的22%。

同時,研究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華為去年在中國電腦市場的份額僅11%,遠低於聯想的35%。

可以預見,鴻蒙電腦發佈後,或許會在搶佔市場、爭取用戶的起步階段掙扎一段時間。

不過,鴻蒙電腦的未來也可能沒有那麼懸。《天風證券研報》認為,憑借安全和自主可控等優勢,鴻蒙電腦有望在政府、金融、教育等對數據和系統穩定要求較高的行業中獲得廣泛應用,打開政企市場的大門。

網上時常傳出中國企業禁止員工使用蘋果或安卓產品的消息,理由多半是出於對商業機密洩露和信息安全的擔憂。如今,鴻蒙電腦的出現為這些企業提供一個國產替代方案,或許能讓它們稍微松口氣。

但話說回來,如果華為無法真正解決應用兼容等核心問題,鴻蒙系統恐怕難以在市場上領先競爭對手。

本文獲新加波《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