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觀察】湖北數據激增背後的幸與不幸

【武漢肺炎.觀察】湖北數據激增背後的幸與不幸
撰文:孫飛
出版:更新:

在湖北以外地區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連續8天下降之後,2月13日早間,湖北省發布的12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忽然暴增:全省新增確診病例14840例,新增病亡則為242例。其中武漢市依然佔據絕對比例:確診13436例,約佔全省的90.54%;病亡216例,約佔全省的89.26%。

數據如此激增背後,有著怎樣的內幕和影響?

湖北省先前許多被感染者未被確診,只是作為疑似病例對待。(Reuters)
湖北省疫情依然極為嚴峻。(AP)

首先,數據激增並非病毒的可怕爆發,而是判斷標準發生改變。

眾所周知,原來中國政府採納的確診方案是緊急研發生產出來的核酸檢測試劑盒。不僅會因為試劑盒的短缺造成「確診難」延誤治療時機,而且因為病毒的特殊性,試劑盒的準確性並非100%,數據上已經出現不少陰性甚至兩連陰性患者病例。

所以,2月12日中國政府增加了「臨牀診斷病例」。官方公開訊息裏也特意指明瞭這點。如果剖去確診和死亡病例數字裏的臨牀診斷病例,新增數量分別只有1508和107例,與此前每日公開數字並無太大差距。

所謂「臨牀診斷病例」,是指醫生通過詢問、觀察、檢查等方式採集就診者相關訊息從而確診的病例。這種新的診斷方式的補充,不僅能夠協助確診更多病例,而且也會將之前兩個月裏累計的感染者集中納入,因而使得確診數量激增。

武漢確診人數不斷攀升,醫療資源緊張。(新華社)

中央指導組專家、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表示,「能夠拿得到的病原學,也就百分之二三十,剩下的百分之七八十要靠臨牀診斷」,「在臨牀工作中,我們從這幾個方面綜合診斷:第一,如果病人在湖北或者在武漢地區,那肯定是已經有流行病學史了;第二是發熱、呼吸道咳嗽、憋氣的症狀,這是臨牀症狀;第三是臨牀有體徵,查體檢查;第四個是CT影像」。

再次,這種判斷標準的改變,雖然從數據上出現跳躍式增加,似乎會讓不明內情的人群產生恐慌,但是也正是這種亡羊補牢式樣的實事求是,才能更好的事項中共高層「應收盡收」的要求。中國高層領導人和領導機構已經多次強調「應收盡收」。湖北省之前只以核酸為確診標準,難免遺漏很多感染者,而且確診速度較慢,令其得不到及時治療,反而成為病毒傳播者。

所以,增加「臨牀診斷」,也是不幸中的「幸運」——因為可以最大程度上覆蓋感染者,清零疑似病例,控制疫情傳播形勢。而且待早前遺漏病例被納入後,未來新增病例數量有望下降。

最後,確診與死亡病例激增,也更進一步說明這場疫情的嚴重程度,不能完全排除傳染幾十萬人的可能。不以嚴肅認真、擔當負責的態度,將會使整個社會承受更大的傷害。從這個方面來說,數量的激進就是值得認可之事,說明之前被忽略或被捂住不報的病例暴露了,更多的患者將可以得到醫療資源的支持,是實事求是的做法。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