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抗疫】學做負責任行山客 上山前了解「無痕山林」七大原則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行山遠足,有什麼應該做?有什麼不應該做?
大家上山前,可以先了解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的7大原則,做個愛護大自然的山友。

無痕山林(Leave no trace)的概念來自美國,源自上世紀60年代末起,很多美國人在假日離開城市,到郊外遠足露營,人流急增,導致大自然吃不消,環境問題愈來愈嚴重。

有見及此,美國林業當局、環保界及學者在90年代提倡無痕山林,並成立了一個非牟利組織推廣這個概念,並開辦課程。近年,無痕山林傳入香港,漸為郊遊人士熟悉。一些香港人在美國讀完Leave no trace master educator課程後,都回港開辦Leave no trace trainer的課程。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山野零垃圾,由你我做起。(01美術製圖)

「無痕山林」7大原則:

1.出發前要有充足的計劃及準備(Plan Ahead & Prepare)

事先計劃好行山的路線,了解行程中經過的地方,如果途中沒有經營地或燒烤場,就不要帶生火工具。

對路線要有充分認識,量力而為,避免迷路及出意外,因為求救後,救援人員上山大規模搜索,會對環保造成影響。

計劃好食物的分量,在家中可以先將食物重新包裝,將不用帶上山的包裝先在城市丟棄,避免在山上製造垃圾。

中間的山徑欠缺維修,凹凸不平難行,所以兩旁的草叢被踩出泥路來。根據「無痕山林」的原則,請盡量行中間。(顏銘輝攝/資料圖片)

2.在可承受的地面上行走及露營(Travel & Camp on Durable Surfaces)

盡量在現有行山徑上行走,如果行山徑的石屎樓級旁出現一條泥沙斜路,盡量行樓級而非斜路。雖然行斜路比較舒服,但人人都行的話,山路就會愈行愈闊,愈來愈多植被被侵蝕。

切勿亂走捷徑,通常行山徑會以「Z」形設計上山,令山路斜度稍緩,讓遊人行得舒服,並減緩水流的衝擊,但有些心急的山友會開出捷徑,直線爆上山,大帽山及雞公山都有這個情況。

在一些行山徑的轉彎位,都有類似的捷徑,可能就在彎位前兩步,就有條行山人士行出來的小路,直接連上去,但可能這條捷徑其實只能節省幾步路。長此下去,捷徑愈來愈闊,與原本行山徑之間的叢林會愈來愈細,最後寸草不生,成為一面泥坡。

盡量不要行捷徑。(顏銘輝攝/資料圖片)
請勿在郊野留下垃圾,盡量扔到市區或馬路邊的垃圾桶。(陳嘉俊提供/資料圖片)

3.妥善處理垃圾及適當維護環境(Dispose of Waste Properly)

在香港,漁護署有句口號叫「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做法非常簡單,將所有在山上製造的垃圾帶落山,絕不遺留半點在郊野。建議大家行山自備垃圾袋,將用過的紙巾、口罩、食物及飲料包裝全部放入袋中。

最近香港的山野上出現很多被丟棄的口罩,口罩是個人衛生用品,上面可能會有細菌,所以口罩隨處扔,或者會助長病菌傳播。再者,清潔工人或義工要為你執手尾,清理口罩時,會增加他們感染的風險,所以亂扔口罩是一項非常自私的行為。

就算在郊野地方及鄉村地方見到垃圾桶,都不要扔垃圾,因為清潔工人可能要行山路才去到收垃圾,而且未必日日有人收,希望大家盡量將垃圾扔在市區或者馬路邊的垃圾桶。

有時行山人士會在無心的情況下「跌」了垃圾,相信大家都會順手將用完的紙巾及糖紙放在褲袋,但當你從褲袋拿電話或銀包的時候,可能會不小心地把垃圾從褲袋中掏出來,跌在地上。請大家小心處理垃圾,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盡量別把垃圾留在山野。

自己垃圾,自己帶走。(顏銘輝攝/資料圖片)

4.保持環保的原有風貌(Leave What You Find)

在無痕山林之中有句話,叫「除了足跡外什麼都不要留下,除了照片外什麼都不要帶走」。在戶外環境中有很多美麗的東西,例如在地質公園有具特色的石頭,而在海岸公園就有漂亮的貝殼,但行山人士都不應該將這些東西拿走,而是讓他們留下原地。

香港的山頭野嶺上有不少古蹟,例如英軍興建的機槍堡及碉堡,希望行山人士不好在古跡或者石頭上塗鴉。在西貢的山區,行山時可能會發現到子彈殼,希望大家亦不要帶走,最好留在原地。

香港山上有很多古跡,請不要塗鴉及破壞。(顏銘輝攝/資料圖片)

5.減少營火對環境的衝擊及傷害(Minimize Campfire Impacts)

在香港的郊野公園,除了在燒烤場及營地之外,任何地方都不可以生火。從燒烤場及營地離開前,要將火種完全淋熄。

風高物燥,在山上生火,一不小心,火乘風勢,就會引發山火。山火不但對山上的動植物造成致命威脅,還危及行山人士的性命。

在郊野公園,只能在營地及燒烤場生火。(顏銘輝攝/資料圖片)

6.尊重野生動植物(Respect Wildlife)

我們去行山,是走進野生動植物的家,我們是客人,他們才是主人,客人自然要尊重主人。餵飼並非尊重野生動物,最好是視而不見,各行各路,切勿打擾他們的生活習慣。

以香港郊野常見的猴子為例,大家千萬別要餵他們,這樣做不但會降低野生猴子的覓食本能,還會令猴子以為行山人士是食物來源,將來襲擊行山人士找食物。猴子攔路時,不要拿行山杖喊打喊殺,也不要跟他們直視對望,最好繞道而行,或者等一等,待牠們離開再行。

香港郊野還有很多牛隻,不少行山人士都會跟牠們拍照。拍照不是不可以,但記得保持距離,行得太近的話,會打擾牠們的生活,而牠們不高興的時候,分分鐘危及你的安全。為牛為己,保持距離。

植物方面,在郊野公園範圍內採摘野果是犯法的,而且野果可能有毒,請不要嘗試。有些人行到累,想在山上找樹枝當行山杖,但在郊野公園範圍內從樹上直接折斷樹枝,也是犯法的。

切勿餵飼野生猴子,這不是尊重牠們,而是對牠們有害。(顏銘輝攝/資料圖片)

7.尊重其他郊野使用者(Be Considerate of Other Visitors)

在最近人山人海的郊野,這項原則十分重要。行山徑路窄人多,大家都要互相禮讓,請勿橫衝直撞。行得快的,要有耐心,行得慢的,亦要懂得在適當時候讓路。如果遇上背住重裝背囊的露營客,輕裝的行山客應該主動讓一讓。

大家上得山,就希望享受大自然的寧靜,希望大家別要一邊行,一邊開住喇叭播歌,你及你及隊友喜歡聽,但其他郊遊人士呢?行山時,請好好享受鳥語花香,回到市區,你還有很多機會聽歌。

一班人去行山,有時難免高興,喧嘩大叫,前者呼,後者應。然而,噪音不但影響到其他人,大叫大喊還增加噴出飛沫的機會。尤其在這個抗疫為重的時候,請各位郊遊人士將音量收細,對方聽到就可以,不要喊破喉嚨讓整座山都聽到你說話。

在香港行山,在山徑上迎面相遇,總喜歡大家叫聲早晨,這是禮貌的行為。不過,在這個武漢肺炎疫情肆虐的時候,你想不想有個沒有戴口罩的人對住你迎面講早晨呢?其實在山上碰到一不定要說早晨的,大家點頭微笑,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大家都喜歡在山上漂亮的位置拍照,但你想影,其他人都想影,請有同理心,別霸住靚景的位置太耐,讓其他山友都有機會拍照。此外,拍照的時候要留意,有沒有阻礙主要通道。無論是休息還是拍照,都不可以阻礙行山徑。

多人行山,自然要禮讓。(顏銘輝攝/資料圖片)

行山前先睇路線片:咖喱山行山攻略

建議放入背囊的行山裝備(按圖放大):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