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不要再幫人夾餸! 疫情重塑飲食文化

撰文:特約撰稿人
出版:更新:

瘟疫不只關乎醫療衞生,還會改變生活習慣和文化,這種改變看似瑣細,實則影響深遠。經歷2003年沙士(SARS)和今年的新冠肺炎兩輪疫情,相信港人都深切感到,我們的飲食文化改變了不少。
撰文:方蘅

試回想,2003年沙士前,如果有人說沒有公筷不衞生,一定被嗤之以鼻,視為異類。可是一場沙士令全港市民都開始習慣用公筷,到了新冠疫情爆發,公筷文化更普及化。

韓國的疫情一度大爆發,關鍵就在於當地流行共食制。疫情初期,台灣版《Elle》曾刊文描述,韓國人吃飯,桌上擺滿小菜,中間則是大醬湯。用餐時,爸爸要先喝一口湯,確定味道後,全家人才可以開始用餐,喝湯時用自己的湯匙直接放入口,更會沾上全桌人的口水。隨着疫症爆發,人們愈發質疑這種共食文化。

韓劇《一起吃飯吧》劇照。(網上圖片)

公筷盛行,分餐獨食更衞生

專家實驗顯示,如果使用公筷,碟子的細菌含量只有沒用公筷情況下的0.4%。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內地也推廣使用公筷,全國各地的政府部門都打出標語:「你和文明飲食的距離,差一雙公筷。」內地一些餐館為響應政府的號召,還為使用公筷的顧客提供折扣優惠,杭州百多家餐飲名店更組成「公筷聯盟」。

從傳染病學的角度看,中國、韓國的共食制,確實不及日本和西方的分餐制安全。其實,唐朝前的三千年裏,中國都實行分餐制,南唐的《韓熙載夜宴圖》(公元10世紀)中,朝中大臣宴請賓客時,就是分餐而食的。據聞,甚至不愛洗澡、從不刷牙的毛澤東,也曾受到父親和妻子的影響,一度使用公筷。

專家實驗顯示,如果使用公筷,碟子的細菌含量只有沒用公筷情況下的0.4%。(資料圖片/新華社)

中國的共食制有一個特徵,就是用餐者互相為對方夾菜。其實,許多香港人都喜歡自己來,只是礙於習俗,才為人夾菜。一旦有什麼風潮提倡一下,或許互相夾菜的習俗也會改變?

防疫到了極致,甚至可以獨食。香港的限聚令收緊時,餐廳限二人一枱,而最安全的,當然還是獨食。說起獨食,日本的「一人食」餐廳已經流行了好幾年,所謂「一人食」餐廳,採用半間隔式的餐桌設計,當中隔板巧妙地把顧客分隔開,不必交談,不用對望,不必擔心和陌生人共桌,這種形式正好可以防範飛沫傳染。相信「一人食」的理念可適合世界各地,因為這些年流行一個人去旅行、一個人吃飯,都表現出現代人追求獨立,不願遷就人的心態。

繼續閱讀:【新冠肺炎】疫下港人用餐習慣改變 一星期平均叫多少次外賣?

上文節錄自第225期《香港01》周報(2020年8月3日)《顛覆共食制 養生另有道 疫情重塑飲食文化》。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訂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25期《01周報》精選內容:

當「抗爭」遇上「鬥爭」 選舉延期 香港重啟

評戴耀廷被解僱—「學術自由」成為所欲為的「保護傘」?

疫襲農業 天災蝗禍引爆全球糧食危機

心理輔導與法律支援並行 專家設平台 助被捕青年覓曙光

由歐美燒到亞洲 「退休之火」蔓延

顛覆共食制 養生另有道 疫情重塑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