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港人精神健康創9年最差 因社會爭議、疫情致創傷繃緊

撰文:李恩慈
出版:更新:

有關注港人精神健康的研究小組今年中的調查發現,港人精神健康指數的平均分為45.12分,為過去9年有相關調查當中最低。
五成半及三成八受訪者分別表示,社會爭議及新冠肺炎,對精神健康有非常大或頗大負面影響;而社會爭議及疫情,分別有約三分之一及一成受訪者認為帶來創傷。研究工作小組召集人、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醫生麥永接指出,社會爭議誘發的創傷記憶需較長時間磨滅;而市民面對世紀疫症像「橡筋拉得好行」,部份人完全無法放鬆。

▼9月11日起重開及繼續限制措施一覽▼

+20

男性、年輕及在職受訪者 精神健康顯著較差

「2020精神健康月」籌備委員會委託香港中文大學,於今年6月22日至7月6日進行電話訪問,合共訪問了1002 名15歲或以上的市民。結果顯示,2020年香港市民精神健康指數的平均分為45.12分,低於52分的合格水平。接近六成受訪者的精神健康指數不合格,僅一成四受訪者的精神健康良好。其中,男性、年齡介乎15至34歲,以及在職受訪者的精神健康顯著較差。

今年調查顯示港人精神健康較去年差。比較三次調查結果,社會爭議對精神健康有非常大或頗大負面影響的受訪者比例大幅上升,由去年中的四成,上升至今年初的六成和年中的五成半,當中對年輕受訪者的影響最大。

醫生:在家工作亦影響精神健康

另外,三成八受訪者指出,疫情對其精神健康造成非常大或頗大的負面影響。有受訪者表示,平日垂手可得的生活調劑,譬如看電影,也變得困難;不少人更面對著經濟衝擊。麥永接又稱,不少市民在家工作需兼顧照顧孩子、煮飯等家務,專注力明顯下降;他們工作與休息的界線亦變得容易模糊及失衡,影響精神健康。

三分一患者因社會爭議感創傷

「2020精神健康月」籌委會成員朱崇文稱,約三分之一及一成受訪者分別認為社會爭議及疫情為他們帶來創傷。因創傷事件造成生理或心理負面影響的受訪者中,四分之一有可能患上「創傷後壓力症」。

麥永接指,社會爭議誘發的創傷記憶需較長時間磨滅;而市民面對疫情像「橡筋拉得好行」,部份人完全不能放鬆。兩者均對個人前途、經濟及社會有影響,市民容易感到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