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從斜路到平路的練跑路線 夾雜新與舊的社區情感|跑向18區

東區|區嘉俊:報攤書刊消失了 我仍然繼續跑|跑向18區
路邊的報攤曾是人們放慢腳步的理由。可惜,時代巨輪推進,再也留不住架子上的刊物和駐足的路人。 區嘉俊(Maverick)跑畢鰂魚涌公園,在北角碼頭折返回家,經過太安樓地下的兩檔報攤,慨嘆一切都變得不一樣,唯獨他路過總會望望報攤的習慣依舊。從這裏,我們說起轉變,那是關於東區、生活、跑步。
視訊播放器 正在載入。
總共時間 0:00
目前時間 0:00
總共時間 0:00
載入完畢: 0%
串流類型 直播中
剩餘時間 0:00
 
1x
    • 章節
    • 關閉描述, 選擇
    • 關閉字幕, 選擇
        撰文:李思詠 甘琬湄
        出版:更新:

        跑,連繫人們與社區,賦予我城生命力。
        「跑向18區」系列,透過跑步人探索香港不同角落的故事。
        第七篇,區嘉俊帶我們到東區。那個地方,由柴灣斜到鰂魚涌海濱,他都未曾搬離。路經太安樓的路邊報攤,書刊消失了,但感情依舊,腳步也依舊。
        攝影:李澤彤 短片:吳紀恩、吳浩然

        上篇回顧.第一集:

        東區|區嘉俊:報攤書刊消失了 我仍然繼續跑|跑向18區

        【跑向18區.東區】區嘉俊。(李澤彤攝)

        在東區,有大型屋苑的新式便捷,也有舊樓老邨的街坊情懷。

        由山上的興民邨到海邊的西灣河,區嘉俊從沒搬離東區,也不想搬離東區——

        儘管社區面貌天天在變,甚至,香港變得陌生。

        因為跑步,看到東區的多樣性。(李澤彤攝)
        +4

        東區路線資料

        長度:約7公里(來回程)

        難度:4(1-5,5為最高)

        貯物:西灣河體育館、港島東體育館

        前往方法:港島線西灣河站下車

        路線:愛勤道 > 愛禮街 > 阿公岩道 > 柴灣道頂端 > 回程到阿公岩道 > 愛禮街 > 愛勤道 > 鰂魚涌海濱公園 > 鰂魚涌寵物公園 > 渣華道 >北角渡輪碼頭(原路回程至愛勤道)

        小貼士:

        1)阿公岩道一帶較黑,途人不多,注意個人安全,小心橫過馬路。

        2)鰂魚涌海濱公園常有一家大小散步,小心碰撞。

        3)柴灣道俗程長命斜,長約500米,要有克服斜坡的準備。

        練跑吧。(李澤彤攝)

        關於東區的二三事:

        東區的面積大小

        位於香港島東北部的東區,共有5個法定分區:銅鑼灣東部、北角、鰂魚涌、筲箕灣及柴灣,面積18.9平方公里,在18區中排第11。

        東區的消失河流

        東區地形狹長,北部是海濱、南部是山地。西灣河就是以前東區北部的海邊小村落,位於一條河的西面。

        這條河源自柏架山,將筲箕灣分成東西兩面,在西面的村落就叫「西灣河村」。太古公司在附近海邊興建高樓,其一就是太安樓。後來填海,太安樓旁不再是海,那條河亦因填海而消失。

        東區的傳奇吊車

        鰂魚涌以前是石礦場,故命名為Quarry Bay。太古洋行早於1883年發展鰂魚涌,開設太古船塢、太古糖廠及香港汽水廠,更於1892年興建全港首個吊車系統,接駁鰂魚涌至柏架山,但運行40年便告拆卸。

        東區的街市風景

        北角春秧街街市,電車每日駛過一排排的檔攤,成為東區獨有的風景,不少家庭主婦和老年人仍會乘電車去市場買菜。

        從跑者視覺看其他區:

        跑向18區.序|當跑步是一種城市脈搏 從跑者視覺重新探索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