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禮儀師|咖啡師因靈異經歷盼轉跑道 中環人受子華神啟發報班
「香港善終禮儀教室」三位成員王堯斌(Ben)、李恒(Alfred)和李栢堯(Frankie)有感殯儀服務良莠不齊、業內人手不足,遂開辦課程培育新人,課程吸引各行各業的學員,包括文職、社工、金融專才及咖啡師等,有人希望透過修讀課程轉行;有人想了解對殯儀業現況,為服務的對象提供更多資訊;有人期盼對生死議題有更深刻的認識,既可以助人,亦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而導師Ben、Alfred和Frankie則希望培訓「一班真係有心人,好好地去善待先人、善待家屬」,讓逝者有尊嚴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由理論到實踐 旨讓學員認識殯儀工作
「香港善終禮儀教室」開辦的統籌師課程分初、中、高班,涵蓋行業基本認知到實務操作,並會提及喪禮流程及不同宗教的祭祀儀式等,亦為學員提供實習機會。由於「香港善終禮儀教室」三位成員Ben,Alfred和Frankie分別擔任行街及堂官,上堂時會按著各自的專業向學員講解業內的情況。
不過他們挑選學員時,亦會避免一些年紀太輕的人士,因為較難獲得主家信任。他們坦言有意投身這行業的人,多數關心有否遇到靈異經歷,以及收入如何等,Alfred坦言業內人士大多信有鬼神,但未必人人曾經見鬼;至於收入多寡,他直言多勞多得,也要看際遇,部分行街可月賺十多萬元,但他認為「唔好想成諗住搵錢,幫人行先」,只要服務好,始終會有生意。
採訪當日,是統籌師課程初班第一堂,報讀的學員包括社工、文職、咖啡師及等,不一而足,並非所有學員都想轉行,有人希望透過學習更好理解生死議題,甚至為自己的人生後半場尋找意義。
受《破.地獄》啟發 金融專才冀轉型尋求人生意義
在中環一間金融機構從事風險管理及項目統籌的Terry,已年屆中年,坦言對現有工作感到厭倦,直言「做了很多年,很悶,唔想喺商業社會做啲咁大壓力嘅嘢」。身為天主教徒的他,素來對生死議題深感興趣,亦喜歡研讀佛教及基督教書籍,過去也曾報讀有關生死議題的課程。他更直言,受到電影《破.地獄》中黃子華飾演的「行街」角色啟發,促使他開始思考人生下半場的方向。
比起追求名與利,Terry更渴望透過工作幫助他人,「我唔係向錢看,我係講我自己餘下的人生……我希望人生活得更加有意思」,他更希望能將其職場上的統籌經驗應用於喪禮統籌。他強調:「如果成個process我可以perfectly安排到,我已經覺得我又幫到一個先人,又幫到一班家屬,呢個就係個滿足感,已經唔係講錢、唔係講權力、唔係講有無升職、有無加薪。」
談及學習過程,Terry坦言課程內容具挑戰性,「很多關於拜神嘅嘢我完全唔識」,甚至笑稱「抄(筆記)都抄不切」。至於會否擔心殯儀界的禁忌,Terry表示不擔心,並引用課堂上三名導師的說話:「帶住尊重心態去做每件事」。
咖啡師靈異經歷 助亡者傳達遺願慰生者
而現職咖啡師的伊琳,報讀課程的動機源於一次深刻的靈異經歷。她憶述參加朋友家人的喪禮時,聽到逝者聲音說「他很痛苦,覺得好唔開心,所以做咗呢個決定」,並請求伊琳向家人傳達歉意,「幫我同媽媽同姐姐講對唔住」,後來她得知逝者因抑鬱症自殺。
這次經歷觸動她:「如果我有呢個能力可以幫人,即使佢屋企人唔信都好,但我幫助往生者做到他最後想做嘅事,我覺得無論係對往生者定係對家人嚟講都係好大嘅安慰。」
伊琳希望透過課程能為她未來轉行帶來新方向,然而她坦言對遺體處理有心理障礙,「我望到佢(遺體)我係okay,但如果要我同佢有身體接觸嘅話,我未能過到自己,未克服到」。儘管如此,她慶幸能得到家人的支持入行:「我媽媽後生時想做殯儀化妝,但婆婆覺得有禁忌唔比佢做。我同我媽媽講我想入行,她係絕對支持」。
堅守助人初心 傳承知識培育新血
Ben、Alfred和Frankie開設的課程不僅傳授殯儀知識與技能,更旨在打破行業固有的「禁忌」與「罐頭式」服務模式,讓每個生命都能在最後一程走得有尊嚴。Ben心願單純而深遠:「我希望找到一班真係有心人,好好地去善待先人、善待家屬,同時佢哋(學員)可以生活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