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兒女癱瘓尋無病因 父母不放棄協助復健 終達成同枱吃飯心願

撰文:馬來西亞東方網
出版:更新:

「堅持了這麽久,終於找到對的醫生,能診斷他們的病症,對症下藥。」來自馬來西亞的黃文明與太太黃鈺晶育有兩名孩子,但孩子們先後出現肌肉無力症狀,無法自行移動,需要靠外力的協助才行。從大兒子到小女兒,歷經5年的反復檢查和復健,終於才診斷出孩子的病因。

兒子出世時並無異樣,直至4個月大時,其他孩子已經開始學翻身,他卻毫無動靜,開始引起夫妻倆的注意。「尤其家裏還有一個同年出世的孩子,一下就看到兩個孩子的差別。」黃鈺晶察覺到孩子的手脚特別軟,有異於常人,就連頭部也無法轉動,只能靠大人來幫忙轉換方向。「如果你放下他的時候,是向着這個方向,之後還是保持不變,因為他不能自己動。」

照顧一雙患罕見病的子女並不容易,還好黃氏夫婦以愛戰勝氣餒,終讓孩子們的健康有好轉!(按圖了解)

+8

兩人開始懷疑孩子出現問題,但醫生建議先觀察1至2個月再進一步做診斷。於是他們決定帶孩子做詳細的血液與尿液檢測,報告卻指一切正常。院方建議做詳細的腦部掃描,但腦神經並無異樣,後來做了脊髓性肌萎縮症(SMA)檢測,同樣一無所獲。「後來發現孩子的神經傳導反應很差,滿分是10,但他們的反應只有1至2而已。」在神經傳導檢查(nerve conduction study)中,發現孩子的神經傳導明顯較差,卻無法確定病症,因此兩人只能往這方面着手,開始帶孩子做復健。

兩人最意想不到的是,時隔兩年,女兒出世後也開始出現與兒子相似的症狀,讓他們心痛不已。眼見兩個孩子都出現一樣的症狀,黃文明一邊求醫,一邊求神拜佛,但凡聽聞有效的事都會去做。「拜神、找道士、改風水、甚至是巫師我都找了,就是為了那麽一點希望。」如今回想起來,他覺得自己當時是急病亂投毉,最終還是得靠科學來醫治孩子。

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帶着孩子到吉隆坡中央醫院臨床基因部門求診,醫生聽聞兩個孩子的情況,結合所有檢測報告結果,推測孩子們患上的是酪氨酸羥化酶缺乏症(tyrosine hydroxylase deficiency),因體内缺乏酪氨酸羥化酶這個合成多巴胺的重要元素,導致神經傳遞無法進行,造成孩子四肢肌力不全、無法行走,就連眼睛也睜不開。

「這個病症也被稱為嬰幼兒型柏金遜症,與柏金遜的症狀差不多,可以用市面上原有的柏金遜藥來治療。」話雖如此,但這個病症太罕見,醫學上並沒有標準的用藥指標,只能用最低的分量逐步試驗其效果與可行性。黃文明表示,醫生很小心地用最低的藥量,再隨着孩子的年紀增長進行微調,如今孩子已經有明顯的改善,小女兒也已經上學去了。

曾為孩子辭職 盼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曾經有一位醫生跟我説,我兒子活不過2歲…….」帶着孩子四處奔波求診時,曾有醫生告知他的孩子命不久矣,讓他大受打擊。於是,他辭掉審計師的工作,專心陪伴孩子。「老闆曾經叫我不用辭職,但如果他只剩下不到2年的時間,我想在有限的時間裏陪他走過最後的時期。」

面對工作壓力,不斷地等待孩子最後一天的到來,加上太太當時正懷着第二胎,種種的壓力迎面而來,他坦言自己也曾經很想放棄。會想起那段時間,黃文明說那是一段沒有朋友、沒有家人、沒人能幫助自己的日子。白天要上班、帶孩子去復健,晚上則要照顧孩子,幾乎過着沒有社交的封閉式生活。直至一位關心他的同事,用一番話改變了他的想法,讓他堅持到最後。「他説,在他的宗教裏,特殊孩子來到你家,是因為你可以照顧好他。這句話影響我很深,也改變了我的想法。」

相關文章:慈父|爸爸狂奔半小時 迷路又趕急 只為讓患癌女兒吃剛出爐蛋糕

+9

家人的不理解最傷人

「我們家裏並沒有這樣的先例,直到孩子患病,做了基因測試,才知道我們夫妻倆都是帶因者。」黃鈺晶透露,因父母皆為帶因者,導致孩子的第11條染色體出現問題,才會患上酪氨酸羥化酶缺乏症。

確診之前,檢測報告指孩子們的傳遞神經非常弱,因此只能不斷做復健,期盼能强化傳遞神經。然而,微薄的進展讓夫妻倆感到氣餒,最終是在物理治療師不斷的鼓勵下,才重拾信心堅持下去。「他(物理治療師)一直鼓勵我們不要放棄,他説只要我們不放棄,他會跟我們一起努力,期盼奇跡。」黃文明說這番話時,太太在一旁點頭,她慶幸自己沒有放棄,堅持在復健訓練後,在家做更多練習,使孩子們在得到治療後能更快地恢復。

黃鈺晶描述,孩子以前不能走,只能坐在輪椅上,等待大人為他們翻身、調整坐姿。吃食方面就只能吃流質食物,並且只能少量多餐,需要大人餵食。「他們的頭也因為沒有力所以一直往下垂,眼睛也一樣沒有力氣睜開。但是他們生氣時,身體的一些生理反應就會造成他們的眼球一直翻上去,看起來像是翻白眼,看了很令人擔心、害怕。」黃鈺晶是全職媽媽,照顧孩子的時間最長。診斷之前很長一段時間需要像照顧寶寶一樣地照顧孩子,診斷後又需要觀察孩子用藥後的進展,按情況調整照顧方式。

然而,對她而言,最挑戰的不是花時間照顧孩子,而是面對家人的不理解。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攀比心態,但當家人拿自家孩子與其他正常的孩子作比較時,讓她覺得很受傷。「孩子這樣,也不是我們想要的。」

孩子的進展超乎想象

「剛開始用藥的時候,孩子全身不自然地動得很厲害,看起來很嚇人。」醫生對黃文明解釋,孩子們的身體剛開始「通電」會出現無法控制的亂動症狀,就好比窮人忽然一夜暴富,得到很多錢一樣,不懂節制,待身體習慣後就會慢慢好轉。

確診那年,大兒子5歲,小女兒3歲。耗費數年時間堅持做復健,女兒終於在2019年能坐起來,並在2020年自己站起來,開始學習走路;大兒子則因延誤了治療,因此康復之路更漫長一些,在2020年行動管制令的第二天,他終於能坐起來,2021年才開始站起來。「我永遠記得那一天,兒子在我面前忽然坐起來。」黃文明直言,兒子能站起來走路是一個意外收穫,就連醫生也對此感到非常驚訝。

「一直以來,我都有一個心願——與孩子們同枱坐在一起吃頓飯,2021年的團圓飯,終於實現了」提起這件事,黃文明不禁流下男兒淚,一個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卻是他多年來無法實現的心願。如今孩子進展良好,對他而言已是最大的安慰。

「小女兒今年8歲,剛剛上了幼兒園,接下來大兒子也會去特殊學校上課。」作為父親,黃文明認為這已經是他這麽多年來最好的禮物,未來他不敢想太多,只盼孩子們能健康長大,有獨立自理的能力。

【延伸閱讀,更多照顧病童故事】

相關文章:女兒如天使般漂亮竟卻身患罕見病 6歲時被針拮哭了她媽媽也笑了

+15

曾患川崎症、險截肢 慈母憶述5歲兒子病痛經歷 今天已面帶笑容

+5

延伸閱讀:

【關注罕見疾病系列】罕見疾病是什麽? 大部分為基因問題

【罕見疾病系列】威廉綜合症患者擅用「社交達人」特徵 找到人生目標與樂趣

【本文獲「馬來西亞東方網」授權轉載,原文:【關注罕見疾病系列】一雙兒女癱瘓尋無病因 父母不放棄終達成同台吃飯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