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口陷下降軌 政府如何「博反彈」?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本周四(11日),政府統計處公布了2022年年中的本地人口臨時數字為729.16萬人,比起去年年中減少12.15萬人,跌幅為1.6%。按統計處的詳情顯示,人口減少當中有2.65萬為自然減少(即出生減去死亡數),佔全部的21.8%;而淨移民數(即移入減去移出)則為減少9.5萬人,佔全部約78.2%。

流失的人口中,流動人口只佔當中的2,200人,反映了絕大部分的流失人口都是常住居民,將會對社會和經濟帶來長期影響。在短短一年間流失總人口的1.6%是相當龐大的數字,值得政策制定者留意。

自然流失和移民情況皆惡化

從數據看,香港面對的人口流失有嚴重化的傾向。在自然人口方面,出生數字持續下降,由2017年年中的5.95萬人下降之2022年年中的3.51萬人,跌幅近三份之一。而死亡人數持續上升,由同期的4.54萬人升至6.16萬人,升幅也超過三成。這使得香港的自然人口增長在5年內由正轉負,正式進入人口自然減少周期。

2019年後不少市民選擇離港到外國生活。(歐嘉樂攝)

而移民數字方面,淨移民數由2017年年中的增加4.24萬人,大幅度轉變為2022年年中減少9.5萬人,五年間的正負差距接近14萬人。其中,作為主要人口移入途徑的單程證亦由5.57萬人大幅減少至1.83萬人,而非單程證的本地淨移民則由減少1.33萬大增至減少11.32萬,大增近8.5倍。由於2019年的社會事件所影響,從2019年年中至2022年年中三年間,非單程證的本地淨移民數已達23.15萬人。

而以年齡區分的人口比例分布,則呈現老齡化問題。增減的分水嶺為55歲——55歲以上的年齡段在人口中的比例愈來愈大,而55歲以下的則愈來愈少。其中65歲至69歲的比例增加在過去十年最大,由2012年中的3.7%增加至2022年中的7.1%,增加多達3.4個百分點。而減少最多的年齡段則為20至24歲,由十年前的6.4%跌至4%,下跌2.4個百分點。

吸引人才來港配合發展

眾所周知,人口迅速減少對社會和經濟都並非好事,尤其是老齡化等先進社會常見問題更會成為發展的桎梏。在自然人口下跌方面,世界各地都推出過不同的政策刺激生育,但至今仍未見成功案例,香港要推出有效的政策殊不簡單。內地近年面對人口下跌也推出了新的「三孩政策」,但成效如何還需待時間驗證。

在短期內最可能改善人口下降問題的方法是吸引移民。香港過去的移入人口主要為單程證,但單程證有不少問題,並非補充人口的好方法。其一是持單程證來港人士雖然可以補充勞動力,但按統計處2021年的統計數字,15歲以上單程證持有人中多達11.6%沒有中學教育程度,只有19.8%持有專上教育程度。新移民大多自力更新,但教育水平令他們多只能從事較低技術工作,這與香港經濟以創新為動力的未來發展方向不相符。

而且,單程證的產生有其歷史背景,隨着內地經濟近年快速發展,嫁到香港的跨境婚姻模式愈發式微,即使新近的跨境婚姻也可以選擇回內地團聚,未必一定要選擇來港。客觀而言,單程證來港的數字呈現下降趨勢,從2012至2021年10年間只有39.22萬人持單程證來港,而2002至2011年10年間則有45.62萬人。

香港的住屋成本高企,難以吸引人才來來港。(資料圖片)

為了切合發展需要,香港有優才移民的渠道。按保安局的數字,2021年依優才計劃移民香港的人口達2,000人;而非本地大專生的數目則達13.254人,雖然都呈上升趨勢,但數目卻仍有限,連填補自然流失的人口也不足。

人才選擇移民的主要考慮因素無非是當地的生活質素以及發展機會。但香港的生活成本向來在國際間都是數一數二,尤其是屋住成本更高,而發展機會又因為產業過於集中於幾個行業而變得狹窄。要吸引更多人才來港,政府便不能只著眼於人才本身,更要全方面地對社會進行改革,例如解決房屋不足問題全力降低香港的生活成本,以及推動關鍵新產業發展以增加高技術工作的機會等。

改革若能成功,不但能吸引海外人才,更能鼓勵香港市民成家立室,從根本扭轉人口老口的結構問題。這需要大量政策互相配合,政府應積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