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擊伊朗|沒什麼神勇無敵 特朗普不過是個好大喜功的投機政客

美國悍然對伊朗核設施發動了襲擊。此事一齣震驚世界。美國總統特朗普自己在講話中稱這是幾十年來世界從未有過的軍事行動。世界上沒有任何軍隊能做到美國完成的任務。從未有軍隊能完成美國完成的行動。
從軍事戰術層面講這的確是少見的。超過125架美國飛機參與,B-2隱形轟炸機長途長達飛行36小時執行任務,尤其是其搭載的鑽地導彈,不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擁有的。
前腳特朗普說將在兩周內決定是否出手,後腳美國的戰略轟炸機已經起飛並實施了襲擊,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頗有一番兵者詭道之意。

相比拜登政府時期堅決反對轟炸伊朗核設施,從未將打擊提上日程。特朗普先同伊朗展開談判緊接着就劃定最後日期,最後哐哐哐來了個襲擊。大讚美國強硬果敢神勇的比比皆是。
如果從美國右翼和以色列的利益出發,可以大讚特朗普。但從更廣泛的視野審視,美國的行為危害性極大。
眾所周知,核武器有極大的毀滅性,如果襲擊核設施造成核泄漏,那將是災難性的。去核的手段從來都不是炸彈襲擊。核設施的摧毀從來不是靠襲擊。美國的行為本質上是極不負責任的瘋狂行為。
伊朗說伊朗福爾道核設施並未遭到嚴重破壞,主要受損的是地上部分,且可以修復。美國的襲擊並未得逞,這是極大地幸運。但美國不管不顧的危險行為是不值得稱讚的。任何一個國家不考慮後果就對核設施採取襲擊行為,都是反人類的。類似的行為必須得到制止。
此次襲擊不可避免將造成地區局勢惡化,伊朗的報復不會缺席,地區局勢動盪造成的連鎖反應,將令新冠疫情後並不景氣的全球經濟雪上加霜。油價飆升、航線受阻等行為不可避免將對大部分和中東有聯繫的國家產生影響。這不是一個負責任大國應該有的行為。
一言不合就出手,談判不成就動武,這是恐嚇,是威脅,美國的行為仍然是霸權主義做派。
特朗普上台後以塑造和平、反對戰爭的形象自居,此次襲擊戳破了他的謊言。只要對美國有利,襲擊並非不可,戰爭從來就不是他的禁區。
美國此次襲擊伊朗核設施之前以色列已經對伊朗進行了多日的襲擊。從一開始撇清同以色列襲擊的關係直言沒參與,再到親自實施襲擊,特朗普短時間內轉變立場,本質上是以色列的襲擊已經造成了伊朗損失慘重,特朗普忍不住摘桃。
伊朗軍方高層將領多人被暗殺貨遇襲身亡,半數以上的空軍導彈基地被摧毀,伊朗領空的制空權被以色列獲得。種種重大進展讓特朗普不得不下場攫取果實。上台後一直呼喊贏了的特朗普,太渴望以色列送上的這份勝利大禮,迫不及待希望透過次襲擊展現自己大贏家的偉岸形象了。
特朗普本質上是個實用主義者,機會主義者,此次襲擊暴露了他的貪婪、好大喜功。
襲擊進行到現在,美國和以色列都在展示戰機的威力、導彈的強悍。這也說明他們最大的短板是無法進行大規模戰爭,只能進行有限空中打擊。不得不承認,外科手術式隔空打擊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不能夠被印證取得了勝利。
沒有被打服的伊朗,將永遠是美國和以色列的威脅。美國這次打擊從更長遠的視角看不過是堅定伊朗反對美國霸權道路的一劑強心針。如何擺脱美國的霸權恐嚇將是終極課題。
從治理的層面看,為了一時安全而忽視長遠安全,為了本國安全忽視對方安全,算不上真正的智者,也不是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