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lage】從Yuthanan迅即冒起 了解整色整水對時裝業的重要性

撰文:張榮熹
出版:更新:

時裝世界本來就日新月異,隨着數碼科技在近代的全面普及,時裝資訊以及潮流的傳播和流通速度,更急劇升溫,基本上每年每月每日都有新設計師、新品牌、新產品誕生,叫消費者目不暇給,其實更是一閃即逝,今日在網絡世界人盡皆知,紅透半邊天,到數個月之後隨時消聲匿跡,被忘記得煙沒無聞,除非閣下的品牌當真如CHANEL、Hermes一樣,經典得近乎永恆,若非如此的話,「風水輪流轉」注定是每個品牌都要面對的課題。

所以在這個instagram、Online Store大過天的時代,如果仍然以傳統因循方式去經營自家品牌,當真可能會「Last得唔耐」,如是者要突圍而出,並且在這個殘酷市場中生存下來,具創意的全新營運方式與定位可謂少不了,而近日親臨香港,並引起話題的日牌Sillage主理人Yuthanan,其故事就很具參考價值。

Yuthanan(本名Nicolas Chalmeau)是一位法泰混血兒。(1LKD)
+2

近年矚目品牌與潮流Icon

或者先簡單介紹Yuthanan的背景,Sillage雖然是一個日系品牌,但主理人Yuthanan(本名Nicolas Chalmeau)卻是一位法泰混血兒,自幼成長於巴黎第11區和修讀服裝設計,老早於時裝結緣,之所以跌入日系時裝的愛河,乃是早年先後在YOSHIDA & CO., LTD.(即Porter)及1LDK巴黎店裡工作過,領會到較之於祖國的高級時裝,日系的街頭風尚才是自己深愛的藝術,於是乎於2017年毅然到日本東京發展KOL事業,既擔當造型師、攝影師等職務,更創立自家品牌Sillage,主打功能和細節度並重的日系服飾。

自家品牌Sillage。
名為TROPICAL WOOL HAKAMA PANTS的闊褲是Sillage的焦點單品。(Sillage)
Yuthanan當然不時親身著用自家製品以作宣傳和支持。(ldope.)

不過源自法國的光環,以及精嚴的用料造工(Sillage的服飾皆由岡山的工廠製造)雖然吸引,卻都未必能夠讓它傲視同儕,法國 × 泰國的血統背景只會給予人一時三刻的新鮮感,經網民瘋狂消費後很快就不見得再是一個話題,至於Sillage服飾單品上的精彩,較之日本以外的亞洲諸國當然有着優勝之處,但奈何日本是當世時裝設計的超級大國,設計和造工水平與Sillage相若的設計師或品牌成千上萬,單單是Yuthanan自己經常著用的Engineered Garments、UNUSED或COMOLI(他在HYPEBEAST的專訪中提及過)以至Junya Watanabe等等,就經已是功力和歷史價值都更加深厚的品牌,Sillage未必在可見的將來就能夠比肩和超越。

早前Sillage與香港GRAPH LAYER舉行一連三日Pop-up。(GRAPH LAYER)

做紅品牌不如造紅自己

不過Yuthanan精明的地方在於,他不但了解上述情勢,更早已找到方法解決之,以成就自身品牌的高速冒起。那麼具體的方式又是如何?簡單而言,就是先將自己明星化,再繼而為自己商品賦予稀有度,第一點「將自己明星化」大家應該很易理解,即是仿如時下全球數以千萬計的年青人一樣,透過ig和Facebook等社交平台,去增加曝光率、招攬粉絲和強化自身權威性,繼而直接、間接到介紹自家商品,並引起話題性,這點很多KOL和品牌設計師都這位運作中,絕非Yuthanan的專利。

然而Yuthanan的高明之處,是懂得利用自身的名氣和權威性,去塑造自家商品的稀有度,令到哪怕自家單品的水準未必能夠勝過同類品牌,卻定必比同類難以購買得多,這種物以罕為貴的虛榮感,正是大家追捧Sillage的真正義理。因為不同於大部份品牌,Sillage沒有專門店,也不作Wholesale批發,其他時裝店根本就不能引進其作品到店中,作長期販賣,要購買到Sillage的出品,方法只有二:一是於品牌自家網店中購入,奈何網店商品的貨種和貨量並不齊全,每每很快Sold Out。

Sillage自家網店的產品並不多。(Sillage)
Sillage格紋水樽專用套,別具特色。(Sillage)
活動當日Yuthanan更親身飛到香港與時裝愛好者介紹服飾。(189cm)

而另一個方式則是以Pop-up Store的方式示人,Yuthanan不時會與各地的時裝店合作,與店內舉行期間限定店,近來兩個月則先與宮城秀貴同名品牌MIYAGI HIDETAKA合作,於東京都目黒概今店COMPLEX BOOST內舉行Pop-up,之後更轉戰香港,於時裝店GRAPH LAYER舉行一連三日販賣活動,出售Sillage的最新人氣單品外(活動完結之後,Sillage的一切貨品亦會撤走),Yuthanan更會親自到訪各個限定店,與顧客、支持者作交流見面,並與大家拍照留念,在Fans的心目中,既購買到心儀單品,更能夠與偶像作面對面接觸,本來就是賞心樂事。但更重要是透過這些一閃即逝的活動,Sillage成功向消費者傳達一個訊息:「就是要購買其產品並非一件輕鬆平常的事,乃是要把握機會的。」如斯將入手度困難的意識植入大眾腦中,久而久之就會成功為品牌塑造「物以罕為貴」的社會意識,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產品的飢渴度,最終每憑發賣之際就掀起搶購潮,大收旺場。

Paul Harnden Shoemakers的服飾(特別是男裝)可以用可遇不可求去形容。(Dover Street Market)

可見為產品塑造稀有感,是不少品牌的成功法則,絕非Supreme或Nike抽籤球鞋的專利,而今次文章主角Sillage的手法,亦不過是其中一個值得借鑑的方式,世間上懂得為自身提升稀有感的品牌和招數,當真是五花百門,例如Paul Harnden Shoemakers就大大限制出售其作品的時裝店之數目(基本上每個地區和國家就只有一間),也堅決抵制Online Store販賣,使到他的出品異常難買,稀有度非凡;又當年Nike與Tom Sachs合作,推出超限定NIKEcraft mars yard 2.0s,品牌方面就規定每位購買者,都要參加Tom Sachs舉辦的"Space Camp"Workshop活動才可,如斯種種規條,很多人都會覺得是「整色整水」,卻的的確確地增強了消費者希望去擁有的慾望和心理,摒棄了高級時裝品牌的高昂售價策略,卻仍然達至經濟學上炫耀性消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的部份條件與形式,從而為品牌增添趨之若鶩的神聖光采。

Tom Sachs。(designb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