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雙管齊下」圖破特朗普的政治魔術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如果我們贏了,他們只會說句『嗯嗯嗯』;如果我們輸了,他們就會說『特朗普遭遇世界歷史上最重大的挫敗』。你們不能夠讓這件事情發生在我身上!」特朗普周一(11月4日)在肯塔基州(Kentucky)為共和黨州長候選人兼現任州長貝文(Matt Bevin)拉票時如此高呼,請求支持者票投貝文。

「特朗普」失選戰王牌地位

周二(11月5日)舉行的選舉結果出爐後,民主黨候選人貝希爾(Andy Beshear)以數千票之微領先對手,貝文要求重新點驗票數,拒絕承認落敗。特朗普只好在Twitter上打完場,大讚共和黨同日在肯塔基州舉行的六場選舉中贏了五場,而貝文雖然落後,卻因為他站台支持,至少追近了對手十五個百分點。(事實上貝文與貝希爾在民調上只有個位數的百分點差距。)

有見於州政不得人心,貝文將選戰包裝成對特朗普的公投,大打特朗普牌,炒作在共和黨中不受歡迎的彈劾議題,以攻擊民主黨對手。最後,在這個特朗普於2016年大選大勝希拉里近30%的紅色州份中,貝文最終似乎難以逃避落敗的厄運。「特朗普」似乎再非「王牌」。

不服輸而指選舉有不正常情況出現的貝文。(路透社)

不少民主黨人都希望這場選舉預示着特朗普2020年連任選戰的失敗。不過,連特朗普認為最為反對他的媒體《紐約時報》(白宮已正式停止訂閱此報)也有解讀選情的文章表明「選舉結果並不代表肯塔基州已成為由紅轉藍」——貝文本人實在是一個太差勁的州長,而共和黨在該州的其他選戰中也盡數得勝。

溫和派贏不代表民主黨贏

然而,父親已曾在肯塔基州當過州長的貝希爾,卻代表了民主黨在紅區反勝共和黨的策略:集中地區或國內政策議題,堅持對「房間裡的大象」特朗普視而不見。他的選戰只聚焦在公共教育、退休金等當地議題上,並集中攻擊貝文的政策,而非像後者一般大罵前者是「危機的極端自由派」

貝希爾在選後就表示:「全國民主黨人說什麼,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肯塔基州這裡的家庭,以及我如何為他們服務。」對於特朗普本人,他只說他不認識特朗普,稱只要對肯塔基州有利,他樂於與特朗普合作。此等言論,如果放在民主黨進步派的網上平台中,恐怕將被罵得狗血淋頭。

此等溫和派的策略,是民主黨的一貫做法。然而,在今天黨派分裂兩極化的美國,已全然不足。目前代表這種溫和派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在多項民調中依然排在首位,可是觀乎他在11月2日艾奧瓦州的民主黨大集會中,獲得的支持者歡呼遠弱於其他主要候選人,可知民主黨必需另一策略搭救。

靠民主黨傳統溫和派策略在紅色州份取勝的貝希爾。(路透社)

這另一個策略,正是民主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之所以要啟動「通烏門」彈劾調查的背後原因。

彈劾調查走出新路 稍有小成

彈劾調查的推展至少有三大目標:一是團結全黨溫和派與進步派,槍口對準特朗普;二是藉「通烏門」劇情的新聞推演,奪去以往一直由特朗普一言一行主導的政治輿情;三是以彈劾案的醜事拉散特朗普的支持。目前,第二與第三項似乎已有小成。

眾議院情報委會在9月底彈劾調查開展後,一直進行閉門聽證,資訊的流出盡數由民主黨人控制;而且,資訊理論上的隱密性,也迫使國會的記者們四出奔走,尋找大門之後發生的事,造就了不少新聞故事,成功維持公眾注目。

在眾議院共和黨人抗議阻礙聽證閉門進行之後,民主黨人又來了一記順水推舟,將彈劾調查推至公開階段,本周一至今每日分段公布此前閉門作供的紀錄,把早前已報導過的事件加入不少細節、劇情與金句,再連日炒作:

周一所公開的證詞,可見被特朗普提早撤換的前美國駐烏克蘭大使約萬諾維奇(Marie Yovanovitch)自知身陷烏紗不保之險時如何四出求救,而駐歐盟大使桑德蘭(Gordon Sondland)又如何建議她在Twitter上向特朗普表忠以自保。

周二的證詞卻有出自桑德蘭本人的「補充聲明」,讓媒體可以重新炒作此人如何在短短一個月來走上「騎牆自保」的道路,如今更突然記起他本人就曾經向烏國人員通告特朗普一直宣稱不存在的「利益交換」。

周三公開的證詞出自暫時接替約萬諾維奇職務的駐烏臨時代辦泰勒(William Taylor)。泰勒直言他「很清楚理解到」利益交換存在,而且將「通烏門」的源頭歸於特朗普私人律師朱利亞尼(Rudy Giuliani)。後者正是散播不實傳言把約萬諾維奇趕走的人,可算是「首尾呼應」。

目前,眾議院已邀請9月被特朗普辭退的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及現任署理白宮幕僚長馬爾瓦尼(Mick Mulvaney)作證,料將遭到拒絕。不過,其中巧妙之處是,眾議院同時向與博爾頓用同一位代表律師的前下屬、前副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庫珀曼(Charles Kupperman)發出傳票,而後者正向法院尋求判決,要求釐清這些前白宮官員到底是要聽從國會傳票,還是白宮禁止作證的命令。配合國會下周將傳召泰勒與約萬諾維奇等三人進行「通烏門」的首次公開聽證,可見未來的劇情將會繼續精彩到底。

特朗普在其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通話中亦有提及約萬諾維奇,指她將面對「一些事情」,被認為是對她的威脅。(路透社)

共和黨支持者逐漸流失

政治輿情的控制其實就是要為拉散特朗普的支持服務。排除特朗普的死忠分子不算,周二的三個選舉州份——肯塔基州、維珍尼亞州、賓夕法尼亞州(Pennsylvania)——都出現市郊選民轉投民主黨的趨勢。這些選民大多是收入較高的知識分子階層。雖然他們對特朗普的政策、價值甚為認同,可是特朗普本人「望之不似人君」的行為卻讓他們甚為反感。

彈劾調查引發一眾高層官員作證抵觸特朗普的言論,將加劇這一種趨勢。曾為共和黨服務的策略師海伊(Douglas Heye)就直言此次選舉結果應該讓共和黨感到恐慌。另一位共和黨策略師科南(Alex Conant)則指未來共和黨參選人將面對一個難題:如何獲得比特朗普更佳的市郊支持,又不得失特朗普的支持基本盤?

雖然彈劾調查的策略似有小成,然而彈劾本身卻會為在共和黨區的民主黨人帶來重大爭議——有人認為貝希爾之所以沒有大勝對手,全因彈劾案引起共和黨選民反應;而且,在目前民主黨三大主要總統候選人若非溫和派就是進步派的壁壘分明之下,「反特朗普」這個共同議題能團結黨人多久,還是未知之數。

根據穆迪分析按經濟表現所作的預估,雖然特朗普全國民望落後,卻仍將勝出總統選舉(差距更比2016年大)。彈劾案的開展可算是民主黨改變特朗普主導美國政治風向局面的第一步,開始打破他「當街開槍掃射也不失支持」的政治魔術,但這一步離2020年大選取勝的終點仍然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