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協議】罵得不好 中國完全可以不聽

撰文:鄭真
出版:更新:

歷時近兩年的中美貿易戰,在經過13輪高級別官員對話、兩次「習特會」和數次談崩之後,終於在1月15日簽署第一階段協議。
這份協議包含怎樣的內容?中英文各自表述的措辭差異,透露着怎樣的訊號?兩國高調官宣一個月後方才簽署的這份協議究竟有着怎樣的政治意義?尚未開始的「第二階段」談判,又將以怎樣的方式和風格展開?聚焦貿易問題之餘,談判過程和結果又折射出兩國關係怎樣的歷史轉變?昭示着怎樣的前景?
此次中美談判的範疇僅僅是一份貿易協議,但其意義卻又絕不僅止於此。站在今天的節點,《香港01》將嘗試對以上問題,以11篇文章予以評述。此為第十一篇。

【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系列

第一篇:習近平為什麼拒絕同特朗普簽協議

第二篇:劉鶴訪美簽協議 特朗普何以破例訪華

第三篇:魔鬼在細節:兩國表述與宣傳的差異

第四篇:歷時22月終簽署 中國的「小輸」就是「大贏」

第五篇:雄鷹沉醉 睡獅覺醒

第六篇:北京觀察:這不是中國的「城下之盟」

第七篇:中國放開金融「國門」 保衛陣地仍需堅守初心

第八篇:從毛時代到習時代 中美如何相互妥協

第九篇:30年今非昔比:中美談判對峙史

第十篇:第二階段協議怎麼談?

第十一篇:罵得不好 中國完全可以不聽

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簽署後,連日來輿論持續發酵,有聲音認為中國輸了,也有聲音認為美國輸了。還有一些國家認為中美犧牲了他們的利益。眾說紛紜不一而足。

中方勝利說

從簽署現場看,美國邀請了大約200人出席儀式,包括總統在內的52名官員、議員出席簽署儀式,而中國只有10位官員出席,包括中國副總理劉鶴、中國商務部長鐘山、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以及中國央行行長易綱等。特朗普作為一國總統,出面同劉鶴簽署代表兩國共識的協議,並公開承諾不久後將訪華,不得不說,他對於達成協議的非常着急。從這一點看去,中美能夠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無疑是中方的大勝利。

從目的來說,美國一開始渲染達成歷史性協議並讓中國屈服,但結果中美協議只是分階段進行。中國的目的是實現中美關係的穩定。現在中美達成協議,並重啟經濟對話,這是中美關係可控並且重建制度性溝通的象徵。

從談判過程來說,中美過去兩年你來我往的談判證明了中國不好惹,中國沒那麼容易屈服,中美拉鋸這麼久達成的只是第一階段協議,這種全球示範效應會讓歐洲、印度等其他的各經濟體在面對美國的貿易勒索時更有底氣。

中國是據理力爭的典範,是擔起自由主義與保護主義較量大旗的一方,中美第一階段協議談判過程的全球示範效應以及對國際經貿格局的影響是深遠的。這些都會讓美國的貿易霸權政策得不償失。

今天的中國是和美國進行一場旗鼓相當的談判,是和美國同台競技,表現並不遜色,這更加奠定了中國和美國平起平坐的國際地位,中國不再是一個普通的大國,而是一個特別的大國。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贏了一點沒有誇張的成分。

美國沒有輸

在這裏筆者想講的並非只是中國大獲全勝,筆者要說的是「中國贏並不等於美國輸」。「中國贏」的維度,與「美國未輸」的維度是不一樣的。

特朗普太需要中美協議來穩定選情了。圖為2019年11月9日特朗普前往亞拉巴馬州視察前對記者說,「我認為與中國的貿易談判進展十分順利。如果我們達成一項我們想要的協議,那將會是一項了不起的協議」。(路透社)

這一輪較量,是中國作為一個全球性大國和美國的較量,這一輪北京沒有一觸即潰,能夠堅持住沒有輸就已經是勝利。美國或許過於輕敵吃盡苦頭,或者處事方式有問題,美國的國際威望也絕對是有損失的,但是這對美國的全球存在來說並沒有根本性的影響。美國並沒有輸。美國仍然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仍然是可以施展霸權性存在的國家。

美國也並非是一無所獲,中國承諾採購2,000億美元美國商品,承諾採購美國農產品,承諾進行金融改革,這些都是具體給美國面子的事情,美國的關税勒索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本質上,談判就是互相妥協的過程,中美互有輸贏,只是對比的層次和維度不同,中美的目的和訴求也不同。特朗普也並不認為自己輸了,因為他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中國採購承諾。

美國完全可以宣稱是自己的施壓導致中國不得不讓步,即便是中國有改革開放的既定安排,如果沒有美國出面步步緊逼,中國開放會進展如此順利嗎?外部的危機對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種倒逼。這對中國絕不全然是壞事。

通過同中國打貿易戰,美國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對手是中國的判斷。美國上下對中國的關注程度已經前所未有地統一,美國迅速實現了戰略調整的國內動員。任何一艘巨輪的調頭都需要時間,美國通過貿易戰就在短時間內完成了這種轉變。美國始終是應對變局積極行動的一方,美國的行動正在按部就班推進,或許在美國看來這一切只是開始。

特朗普在大選年需要穩定的中美經濟形勢,需要中國幫助,美國同意和中國簽署第一階段協議,或許也是權宜之計。特朗普如果贏得連任,第二任期沒有任何選舉的壓力的話,他會採取怎麼樣的對華政策未可知。

中美第一回合較量,中國的表現可圈可點,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打壓絲毫沒有放鬆,一切都剛剛開始。這一點來說,北京不能盲目樂觀。

1月15日的協議簽署現場擠滿了特朗普請來的美國各界見證者。(AP)

捱罵總比捱打強

在今天,中美兩國民眾都非常關心彼此國家誰輸誰贏,出現不同的聲音非常正常,並不是說這個協議受到中美國內的一些質疑就是不好的協議。中美雙方都應該對協議受到國內一部分人的質疑有充分心理準備。

在國際社會,當中美矛盾越來越成為主要的矛盾,美國更加看中的是中國,中國更加關注的是美國,一些國家當然會認為中美主宰了一切,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小國試圖反抗大國決策這很正常,試圖從大國博弈中漁利也非常正常。中國無需讓所有國家的都滿意,也不會讓所有國家都滿意。只要中美協議是符合中國自身需要的,只要中美協議是對國際社會負責的,就無需理會其他國家的雜音。

四十年前沒人想過中國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三十年前要看社會主義在中國垮台的大有人在,二十年前中國崩潰論也曾風靡一時。這樣悲觀的論調直五年前十年前演變成了中國威脅論。事實證明,中國走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中國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捱罵的時代,捱罵總比任人宰割捱打強。罵得好中國可以虛心接受,罵得不好中國完全可以不聽。嘴是別人的,別人有罵的權力。

今天對中美貿易協議的批評,說讓步過多也好,說喪權辱國也罷,都是一時一事的紛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未來10年20年乃至40年50年的崛起與復興才是最為關鍵的,只要中國懂得如何崛起,如何復興,一切以此為準繩。或許,數十年後,雲淡風輕,已無必要再說輸與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