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貼錢買難受」 富豪國務卿蒂勒森用406天話你知

撰文:許懿安
出版:更新: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本是富豪,卻在特朗普延攬下入閣「打工」。他本可藉此締造真正利就名成的一生,只是上任後不斷受制肘,再加上跟特朗普意見嚴重分歧,慢慢變得意興闌珊。他最終在特朗普「一tweet K.O.」下,結束短短406天的國務卿工作生涯。

蒂勒森(左一)2017年2月1日在白宮內宣誓就任美國國務卿,手按其夫人Renda St. Clair(左二)所持聖經之上,由副總統彭斯(右二)監誓,總統特朗普(右一)亦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見證這重要一刻。當時蒂勒森意氣風發,而照片中的幾位主角應該還沒想到,蒂勒森在任短短406天便被解雇。(路透社)

蒂勒森上任後行事低調,比起其他人如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女婿兼白宮高級顧問庫什納(Jared Kushner)及時任白宮首席策略師的班農(Stephen Bannon)相形失色。早在2017年3月,已傳出國務院內部有人質疑這位毫無公職、外交與軍事經驗的國務卿的領導能力。

不止華府內部,連媒體報道都隱含「這位國務卿不知在幹什麼」的意思。他們察覺他迴避傳媒訪問、破例缺席個別記者會。

國務院在特朗普就任後舉行第一場記者會,蒂勒森也是一貫「神隱」,竟是由署理發言人托納(Mark Toner)主持。托納澄清國務卿被架空的傳聞,指蒂勒森與總統「很有交流」。然而特朗普飄忽不定的取態已是人所共知。他在入境禁令一事上並未諮詢蒂勒森意見,也不讓國務卿任命屬意的副國務卿人選。白宮公開建議將國務院開支削減37%,蒂勒森都不吭一聲。有人認為這已是他失勢的先兆。

蒂勒森2017年1月出席國會外交委員會的聽證會,罕有發表跟候任總統特朗普相違背的言論。或許早在他上任初期,兩人已埋下最終分道揚鑣的伏線(路透社)

風格溫吞 為特朗普補鑊疲於奔命

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所講,他與蒂勒森見過面,指後者跟一般上任後爭取曝光率與立威的新官不同。蒂勒森在瞭解周圍狀況與變化,默默做了很多工作。然而特朗普似乎是「唔睇佢台戲」,反而添煩添亂。例如蒂勒森2017年3月15日展開訪問亞洲三國(日本、韓國及中國)之旅前,已協助「擺平」特朗普上任不久就「一中政策」問題上鬧出的風波,促成習近平與特朗普「破冰通電」。還有此前特朗普跟澳洲總理(Malcolm Turnbull)在有關難民問題的電話通話中竟無禮「cut線等,也害得蒂勒森疲於奔命。

以新手國務卿而言,蒂勒森算是交了功課。他須應對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在平壤政府試射導彈及金正男被殺後迅速升溫,還有薩德導彈防衛系統(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THAAD)入韓令中美關係大為繃緊。蒂勒森肩負起說服中方重責,還要為此前多番就南海問題攻擊中國的特朗普善後。

蒂勒森與普京關係良好,過往多次見面。但在美國2017年4月炮擊報復敘利亞使用化武後,俄羅斯總理普京取消與蒂勒森會面的行程,令後者在外交上吃了一記悶棍。(美聯社)

在蒂勒森訪亞之旅最後一站北京,國家主席習近平給足面子,訪華的蒂勒森也未提及一個中國以及台灣等議題。美方還引用北京「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新型大國關係的用語。當時美國外交界認為,美方接受中方議題設定,讓中國在外交上勝了一仗。只是身為下屬的蒂勒森向中方擺出如此低姿態,恐怕不是「老闆」特朗普所樂見。

發生在蒂勒森身上的尷尬外交場面一個接一個。他2017年4月12日到訪俄羅斯,而總統普京本擬16日與他會面,豈料這項行程突遭刪除。這是回應美國2017年4月初突然發炮轟炸敘利亞的一個空軍基地。連號稱私下有交情、曾親手頒發「友誼勳章」給他的普京都如此決絕,可以想像蒂勒森有多難受,而特朗普在決策上跟其副手有多「協調」亦有由此可見一斑。

蒂勒森上任才不過半年,接手處理的大事已不少,但對特朗普而言,他的外交成績似乎不太上得檯面。他大概會認為這位下屬除了多番要求中、韓等對朝鮮施壓成效不彰,還有在卡塔爾斷交風波的斡旋工作,也是沒有跟涉事的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埃及與巴林等達成任何協議。不過特朗普應該要「回帶」一下,是其「搶閘」譴責卡塔爾是恐怖主義的高層次贊助者、擺出站在沙特一方的姿態,才會令蒂勒森這位國務卿如此難做。

2018年2月8日蒂勒森與訪美的國務委員楊潔篪在華盛頓舉行會談,差不多已是蒂勒森任內最後幾項日程之一。(新華網)

外人面前「呻」到出面 「分手」遲早發生

蒂勒森在國務院沒有工作自主權,獨立性和控制權低落,再加上特朗普本來就是個「麻煩製造者」,兩人常就政策、人事等問題意見相佐,國務卿的沮喪可想而知。來到他上任第175天,終於有報道披露,蒂勒森的身邊人放風說,他可能會隨時離任。

蒂勒森傳曾跟華府以外友人發牢騷工作,談及工作上的不滿。言談間他認為即使做得不如意,但決心至少做到2017年底為止才走,讓他有時間重組國務院。不過傳聞遭蒂勒森發言人夏蒙德(R.C. Hammond)否認。

發言人為其講好話的努力可算是白費,因為連蒂勒森本人都間中在傳媒面前有意無意表露對工作的不滿曾有記者請他說說這份新工作的挑戰,這位「富豪國務卿」揚言當他仍是埃克森美孚行政總裁時,「我是終極決策者,那令人生好過一點。」

自蒂勒森當上國務卿的第一天起,已不斷為特朗普的非常言論作「解畫」和「補鑊」,更促起中美元首通電,只是對於特朗普來說,蒂勒森的表現仍不合心意。(美聯社)

蒂勒森曾身為全球最大石油公司的CEO,自2006年起賺取超過2.4億美元(約18.7億港元),單在2015收入已達2430萬美元(近1.9億港元)。他在當上國務卿後薪酬「大縮水」,年薪降至約20.3萬美元(近160萬港元)。

在他轉換跑道上任國務卿後,一切就不是一個「$」可比擬。國務卿國務院的首長,也是內閣成員之一,主管美國外交事務,可謂該國外交部長。相對其他內閣成員,他是內閣的首席要員。在美國政治當中,國務卿的實權比副總統更大,故他的實際權力在聯邦政府中僅次於總統,影響力也僅在總統與眾議院議長之下。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3月13日早上宣布開除國務卿蒂勒森,當事人在午後召開記者會,確認中午收到總統電話通知。(路透社)

惟不論國務卿這份工作如何令他的名望與權力更上一層樓,吃什麼補品都不夠用來安神定驚。而他與特朗普的關係,後來似乎已惡化到不能用「貌合神離」一詞來形容。蒂勒森2017年10月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訪問時,回應外界質疑他與總統特朗普兩人關係轉差。他沒有正面回應電視節目主持人追問,是否指罵特朗普為「低能」(moron)。

這對白宮主僕關係已「壞到一個點」,只是蒂勒森出於保密義務或是厚道,不欲明言。

是的,有些事情,或許還是留待上司開口比較「正路」,所以特朗普2017年11月初首度就蒂勒森的去留明確表態。他接受霍士電視台晚間新聞專訪時稱對國務卿能否一直留任沒把握,又指部分國務院官員不支持他的政策。總統自言在華府內,重要的人是他自己,而當他被問及會否把蒂勒森一直留在團隊時,特朗普說:「我們走着瞧(Let's see),我不知道。」

外界跟着特朗普的Twitter推文「走着瞧」,但此後半個月不見總統有任何手起刀落的動靜。在倒數三天踏入2018年之際,安然工作到年末的蒂勒森在《紐約時報》撰文「報平安」,稱為美國外交感到自豪,更說未來一年會重整國務院更多任務。

豈料諸般鴻圖大計言猶在耳,國務院就以蒂勒森身體不適為由,稱其取消本擬於上周六(10日)的訪問肯尼亞行程,大家再看見他的名字時,已是特朗普的「解雇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