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被害者》專訪|製作人參考真實殺人案 找屍體資料看到嘔

撰文:蘇國豪
出版:更新:

由張孝全和許瑋甯主演的Netflix華語劇集《誰是被害者》大受歡迎,劇情充滿推理與邏輯性,緊張程度爆燈令不少觀眾心驚膽顫。該劇的成功除了演員演技了得之外,當然少不了製作團隊的功勞,《香港01》非常榮幸地訪問到該劇的製作人曾瀚賢和湯昇榮,大談籌備拍攝劇集的心得。

《誰是被害者》播出大受歡迎。(Netflix劇照)

透過劇集回應台灣社會趨勢

過去大家對台灣劇集的印象都是以「偶像劇」居多,甚少看到懸疑﹑推理等類型的劇集。而今次推出懸疑劇集《誰是被害者》,原來好大原因同台灣之前推出的類型劇有關,製作人表示:「這個有一點隨著前陣子台灣台劇也出現很多不同類型《麻醉風暴》﹑《出境事務所》娛樂劇,其實一開始有不一樣的類型劇出現,然後都有還不錯的成績,也跟這個浪潮有關。」

曾瀚賢﹑湯昇榮是《誰是被害者》製作人。(Netflix提供)

而另外一個原因是台灣社會轉型的問題上得到不同啟發,所以他們想藉著這個作品去回應這個社會:「更重要的觀察是我覺得台灣的社會在做一種很大的社會轉型,那這個社會的轉型過程當中一定有很多社會上的問題,那可能沒辦法透過一般的方法去解決,像娛樂劇探討那種關於無差別殺人。那我們《誰是被害者》探討這種屬於心理疾病或在現在生活裡面,人面對自我這種存在的困境,這些東西其實在這麼大的社會轉型過程當中,可能產生一些社會的問題。所以剛好我覺得會有這個劇,其實來自於我們比較反而是觀察這個整個社會的趨勢之後,因為我們想要試著用一個作品去回應這個社會的趨勢,甚至說可能也可以讓觀眾帶有感受,他自己真正所處的社會也許進入了這個世界,可能產生一些新的心思。」

《誰是被害者》反映了「生與死」的問題。(Netflix劇照)

羨慕香港先進的類型劇

因為台灣甚少拍懸疑劇的關係,在許多種層面上會面臨許多問題與困難, 雖然如此,但製作人表示這樣反而能製造一個更大的空間給台灣:「其實我有時候還蠻羨慕香港的,香港其實有很多豐富多元的類型劇,他對創作者提供了很多養分,台灣確實在這一塊比較少拍。然後因為比較少拍,他整個需要建立起一套系統,那我們是會自己去做一些田調,包含鑑識警察﹑法醫﹑記者等,因為台劇比較少這種類型,可能因為比較少做,我們的空間也比較大。就說我們反而有很多可能性去做其他的嘗試。」

張孝全在劇中飾演鑑識科人員。(Netflix劇照)

溶屍案同「清大王水情殺案」有關係

有收看《誰是被害者》的觀眾都知道,劇中第一集就出現了溶屍案,屍體的逼真程度相當可怕。而這個故事就不禁令人聯想到靈感是否取材於1998年在台灣發生的四角戀「清大王水情殺案」,製作人就表示的確有關係,取材來自真實性是讓觀眾有代入感:「應該是說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故事層面讓每個被害者的樣貌,都曾經在台灣有發生過類似這樣的案例。因為我們還是希望說觀眾可以感覺到我們更想要透過這部劇讓一些底層的聲音或無法發聲的一群人被聽到,所以我們本來就希望這些故事都還是要有真實性,對觀眾來講有一種代入感。因為曾經發生過的社會新聞,可是社會新聞都很片面,可是你並不知道背後的故事。所以有點像我們這一次在編寫過程當中把實際的案例放進來。」

溶屍案的屍體呈現相當逼真。(Netflix劇照)

而為了令溶屍案的屍體看起來有逼真度,製作團體在特效上亦花了不少功夫,就連他們在找資料的時候,看見不同兇殺案的屍體圖片擺在面前,他們自己都感到可怕:「在特化﹑特效上面我們花了很多時候琢磨這些兇殺案的樣貌,從那個兇殺案的樣貌裡面希望找到一些可以供參考的視覺上呈現,所以我們特化那邊特別做了一些功課,所以才會說有逼真度。」另外,而為了籌備這部劇集,不講不知製作團體在編寫劇本就已經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去創作。

在找屍體資料上面,連製作人都感到可怕。(影片截圖)

劇集分兩階段拍攝

劇集故事連環相扣,難免在拍攝的過程中會出現些微漏洞,製作人會如何去處理這種問題?「這個都是劇本都要完整,劇本上面就是一遍遍去檢查。當然我們自己比較特別,這一次有兩個階段的拍攝,其實更多部份是在說,我們做類型的時間剛開始嘗試的模式,內容我們也在想辦法建立,所以難免在做類型劇的時候不夠準確。所以我們也希望有更多把關的可能性把這個準確度做到,所以我們就已經規劃好兩階段拍攝,讓整體的影片質感達到一定要求與節奏。」而該劇集拍攝時間近三個月。

劇集出現了不同社會層面的人物特性。(Netflix劇照)

張孝全開拍前跟隨專業鑑識警察學習

畢竟劇集與鑑識警察科有關,為了劇集的逼真程度,劇組亦找來專業的鑑識科人員協助演員拍攝,而張孝全更為了投入鑑識科人員的專業性,他更提早去學習相關鑑識科要接觸的工作,製作人說道:「這當然有,因為不能隨便亂演。他(張孝全)在接到這個角色的時候,其實前三個月就知道要演這個角色,他自己做了很多功課,上網查了亞斯伯格症症狀的一些樣貌,所以他自己看了超多東西。然後當然他也看了很多鑑識的東西,直到開拍前的兩個月,我們就開始找到專業的指導,實際的鑑識人員,開拍前兩個月他就來指導張孝全,甚至直接到現場去看一些鑑識的器材,學習一些操作這樣子。到開拍前一個月又有一些實操的內容,張孝全要拍的東西也直接到現場去看,到時候要拍的時候他就知道動作是甚麼。在拍的時候他們鑑識警察有派一個專門的人到我們現場拍攝,實際張孝全在做動作的時候,他在旁邊就給予這個動作的正確意見,所以他其實有經過好幾次階段的把關,所以才會有辦法符合鑑識這一塊專業的呈現。」

張孝全為演出鑑識官一角,特別在開拍前親赴鑑識中心拜師學藝,演出令人信服。(Netflix劇照)

除了找來專業的鑑識人員協助之外,製作人還透露在其他人物中亦安排了顧問專家參與協助,例如找來真實的社會線記者與許瑋甯探討等,在這樣的協助下演員的人物角色就看起來比較有說服力。

許瑋甯做社會線記者相當逼真。(Netflix劇照)

看中張孝全夠大隻

飾演方毅任的張孝全在劇中是一位患有亞斯伯格症(屬自閉症譜系一種)的鑑識科警察,不善於與人溝通的他經常獨來獨往,但他是聰明的只是不懂表達而已。在這個人設當中張孝全演得入木三分,原來製作人看中找他出演男主角全因被他的外形吸引:「我們先決定鑑識警察,我們那時候在想說台灣男星有誰可以來演這個角色。那時候我們完全純粹只是就外形跟整體感覺,因為我們想說他的外形看起來有點木訥,可是他又有一種暴力感,我意思是說他在一個龐大的,就是張孝全比較魁比較壯碩,然後他可能有這樣一個心靈,可是他被他的外形困在裡面這樣子,都一直有一種暴力感快爆炸的感覺,內在跟外在的衝突性蠻大。就覺得說他還蠻適合這個角色亞斯伯格,好像這樣一個人看起來很有能量,可能反而他內心是對愛是沒有辦法感覺,所以他極力想要幹嘛這樣。他其實形成一種很強烈的對觀眾的吸引力。」而事實證明製作人沒有看錯人,因為張孝全的演出獲得不少讚賞。

張孝全因為給人一種木納感,而受到製作人青睞。(Netflix劇照)

《誰是被害者》的成功突顯了台劇的更大可能性,反映出在創作上台灣的鮮活度﹑俐落度同自由度都非常大,對於這一點製作人都大表同意。台劇愈來愈多元化,不斷帶給觀眾不同新鮮感,相信日後在懸疑﹑推理這一類型劇集上會殺出一條血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