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行者】連走兩段最難麥徑登雞公山馬鞍坳 一對行山杖幫到手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離「樂施毅行者2018」不足一個月,麥理浩徑上愈來愈多人操山,準備在11月16日參加這項一年一度的香港山界盛事。
毅行者全程100公里,除「針草帽」以外,最困難的路線肯定是由北潭坳到大老山基維爾營的兩段麥理浩徑。《01體育》記者參加「TrailwalkerGo 出戰毅行3」訓練計劃,在教練帶領及指導下,首次連走麥徑第3及4段。
記者之前從未試過行20公里以上的山路,這次嚴陣以待,首次用上一對行山杖。初用一對行山杖,會有不習慣,尤其是想拍照或者拿東西不方便,但行石屎馬路時彷彿裝了兩個摩打般,絕對是利多於弊。

「TrailwalkerGo 出戰毅行3」訓練計劃共有6堂,除兩堂室內課外,還有4堂山野訓練,首堂是9月中16公里的「針草帽」,連走麥徑第7及8段,由城門水塘行到荃錦坳。由於行山徑受颱風山竹影響,第二堂山野訓練事隔一個月後,在10月20日上堂,路線是比「針草帽」更長的麥徑第3及4段。

麥3麥4難度最高

數毅行者或者麥徑的最艱辛路段,很多人會想起第7及8段的「針草帽」,因為上針山的山路很急,而大帽山更是香港第一高峰,然而,由北潭坳到基維爾營的第3及4段同樣不容易走,上牛耳石山、雞公山及馬鞍坳的路相當吃力,而且這兩段連走全長約23公里,相當考耐力。在毅行者官網上的分段困難度,這兩段皆有3星(以3星為最高)。

「TrailwalkerGo 出戰毅行3」訓練計劃的山野訓練課,參加者與教練合照。(顏銘輝攝)
在官網的路線介紹,由二號檢查站至四號檢查站即時麥徑第3及4段,兩段路的難度都有3星。(毅行者官網)

當日天氣涼爽多雲,是行山的好日子。有了上堂「針草帽」的經驗外,記者帶備充足糧水,並且特地買了一對行山杖,在今次使用。以往記者行山只帶單枝行山杖,但今次毅行訓練,速度快而休息少,加上教練會教用一對行山杖,所以不得不買,也不得不帶。

由北潭坳出發,踏上麥徑第3段,一開始就急上山,約1公里路上攀約250米高,登牛耳石山。教練邊行邊提醒,在毅行者行完較輕鬆的頭兩段後,有需要的話在北潭坳的檢查站好好補給,休息一會,之後才開展吃力的第3段。

用行山杖記得要用力

記得跟隨慢隊出發;在這段上山路,初嘗使用一對行山杖,不太習慣,有時會絆腳,慢慢才能掌握「左手右腳、右手左腳」的節奏。正當自我感覺良好時,跟在身後的教練Raymond忽然一問:「你有沒有覺得對杖很飄?」記者愣住,之後他表示,要用盡行山杖,最大程度去減輕對腳的負擔,所以雙手每一下都要大力撐行山杖落地,「鋤下去就對了」。

記者聽從Raymond的指導去做,他表示:「現在行山杖就沒有飄,你對手有什麼感覺?」記者回答:「感覺到很震,行山杖落地時與地面的反震。」他說:「這樣就對了。」花了約1小時,上到高點,往北望,遠眺大灘海及塔門的景色。離開牛耳石山,山勢平緩向下,十分輕鬆,一路上沒有多休息,經過嶂上,直至到登雞公山前的山坳,教練叫大家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值得一提的是,嶂上有士多,逢周末及假期營業,有需要可去補給。

教練Raymond在上牛耳石山的路上示範使用行山杖。(顏銘輝攝)
參加者一步步行上牛耳石山。(顏銘輝攝)
+6

高399米的雞公山是麥徑上其中一座「大佬」,由約170米高的山坳位置,在不足1公里的路上,攀升超過200米。教練表示,在烈日當空之下,這段上山路會很熱很侷,彷如蒸籠,幸好訓練當日多雲又大風,算是天公造美。在山頂短暫停留影相,之後全程急落山,半小時後落到水浪窩大休。包括休息時間,花了3小時完成約10公里的麥徑第3段。

水浪窩有汽水機補給

水浪窩是麥徑第3及4段的分界,也是重要的補給點,雖然這裏沒有士多,但有汽水機。儘管郊野公園的汽水機已經沒有蒸餾水供應,但尚有運動飲品,所以操麥徑第3及4段的朋友,可以只帶行第3段用的運動飲品,之後在水浪窩補給,續戰第4段。

記者認為這兩段麥徑中最辛苦也是感覺最漫長的,就是由水浪窩上馬鞍坳,要在不足5公里的路,上攀超過400米;初段行馬路,之後接上山路。在上山的馬路上,記者體會到用一對行山杖的好處。馬路廣闊而石屎地面又凹凸不平,所以不用理會路況,用力向後撐行山杖,就能產生很大的推力,彷彿裝上兩個摩打上山。想起之前沒有帶行山杖上大帽山及草山的馬路,記者認為用雙杖行上山馬路,速度會快很多。

水浪窩有公廁,還有汽水機,是行麥3及麥4的補給站(顏銘輝攝)
登上馬鞍坳的路漫長又辛苦。(顏銘輝攝)

用了1小時15分鐘,終於行完最艱辛的路段,又「打完大佬」,上到海拔約500米高的馬鞍坳。之後的路段上落不多,但路程很長,教練明顯加速,而且基本上不作休息,有時更會慢跑。最後,記者花了3小時19分鐘行完第4段到基維爾營。

麥4終點並非行程終點

麥徑第4段的終點在大老山基維爾營,但肯定不是行山人士的終點,因為那裏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因此,在教練Sara的帶領下,踏上麥徑第5段的路,由馬路入山路,初段還算平坦,但之後是上攀100米的「之」字路。那時體力用得七七八八,全靠行山杖慢慢撐上去。行完山路,駁回馬路,沿沙田坳道下山,路經「101」獅子亭;101是指標距柱M101,代表麥理浩徑的中間點。

最終,這次毅行訓練,由北潭坳起步,行到黃大仙鐵路站為終點,全長27公里,花了超過8小時完成。行完後兩日,雙腳已經不再痛,但左右上臂仍然酸軟,感受到雙臀及行山杖幫雙腳承受的力量。難怪教練Raymond笑言,用得多行山杖,可以減到手臂的「拜拜肉」。

在麥5的沙田坳道上,望向九龍的景色。(顏銘輝攝)
行到獅子亭,就見到M101的標距柱。(顏銘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