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協盃】2017起用新賽制不利香港球會 朱志光:有利有弊

撰文:高詩琦
出版:更新:

相隔兩年,香港球會再次參加亞協盃分組賽,或許有球迷的印象仍停留在香港球隊與東南亞球隊同組的年代。
其實自2017年亞協盃改用新賽制後,「玩法」已完全不同。本文將解釋新賽制下6個要點,對於香港球隊爭取成績、或未來在亞洲賽的發展,都有深遠影響。

1. 由「兩大區」共8組 變「五小區」共9組

亞洲足協盃分組賽過往只以東亞、西亞區分,東亞及西亞各有4個小組,東亞區中包括東亞、東南亞及南亞球隊,西亞區則包含西亞及中亞球隊,意味東亞球隊跟東南亞及南亞球隊會抽入同一小組,無論在分組賽或淘汰賽,地區之間的交流相當頻繁。

然而2017年起改用新賽制開始,每個小區均自成組別,屬會多的東南亞區及西亞區各有3個小組,東亞、中亞及南亞各有1個小組,共有9個組別,總共較以往增加一組。

不過小組雖根據「小區」而分,但整體仍保留「東亞」及「西亞」兩大區的概念,東、西兩區最後各產生一支分區冠軍,在決賽交鋒爭奪獎盃。不同過往的是,「西亞區」的決賽席位,只得西亞3個小組共12支球隊競爭;中亞球隊由以往跟西亞球隊爭出線,變成競爭東亞的出線席位,令「東亞區」包含了東亞、東南亞、中亞及南亞4個小區,共24支球隊爭奪1個決賽席位。

2019年亞協盃I組第一輪上演「香港打吡」,由傑志主場對和富大埔,近況回勇的「藍鳥」在旺角大球場作賽前最後操練。(高詩琦攝)
傑志翼鋒費蘭度過去兩年在亞冠盃皆有好表現,他直言即使亞協盃是次級賽事,全軍都會認真面對。(高詩琦攝)

2. 東亞區自成一組形成香港內鬥

直至2016年為止的亞洲足協盃,雖曾出現兩支香港球隊同時打入至少8強(2015年,南華及傑志)的情況,卻從未出現「香港打吡」。在新賽制下,東亞區僅得1個小組4支球隊參賽,參戰亞協盃的東亞屬會中,香港、朝鮮及中華台北因排名最高,直接取得分組賽資格;香港及朝鮮再額外各取一席外圍賽資格,香港因排名較高,獲最後一圈資格,而朝鮮則要由第一圈踢起,蒙古亦取得外圍賽第一圈資格,意味香港及朝鮮均有機會出現兩支球隊打入分組賽的情況,正如在2017及2018年,均有兩支朝鮮球隊打入亞協盃的東亞區小組。

傑志最終在亞冠外圍賽第二輪遭霹靂淘汰,降格參加亞協分組賽;而和富大埔在外圍賽擊敗朝鮮的黎明,打入分組賽,因而形成亞協史上首次「香港內鬥」。

「香港內鬥」的另一特別之處,就是需格守主場作客的守則。由於亞洲足協對於主、客球迷區分十分明確,以首輪傑志對大埔為例,大埔球迷或身穿大埔球衣的入場人士,都必須在作客區觀賽,客隊旗幟亦只能在作客區出現。

和富大埔主教練李志堅稱,雖然球隊賽程頻密,「但我們的鬥志很好,相信不會受太大影響。」(高詩琦攝)

3. 新制削弱競爭及對手多元性

東亞區在亞洲而言,屬足球水平較高的一個地區,但同時亦有「貧富懸殊」的情況:日本、韓國兩大亞洲足球強國是世界盃決賽周常客,中國在球會層面亦十分強勢,三個屬會都穩定出戰亞冠盃;香港算是擁有職業聯賽,朝鮮基於特殊的國情,實力雖不弱但相當封閉;中華台北、澳門、關島及蒙古則不設職業聯賽,亦屢屢出現球會因考慮作客賽事的經費問題,不願申請亞洲球會牌照去出戰亞協盃的情況,如2017年首次實施新制之時,澳門、中華台北及關島都沒有球隊申領牌照。以今年而言,中華台北聯賽首兩名的大同及台電俱不願申請參賽,第三名的航源FC因繼續申領牌照,取得參賽資格;澳門及關島亦沒有任何球隊願申請牌照,因而沒有球隊參賽。

過往,香港在分組賽已跟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馬爾代夫、印度等地的球會同組,對手有強亦有稍弱,同時各有不同文化,令香港球隊及球迷,也能隨着跟外隊交流而進步。但在新制度的亞協盃之下,香港球會在分組賽,主要對手均是「自己人」或朝鮮球隊,而香港代表隊在國際賽層面,亦已屢屢跟朝鮮對碰,無論勝負,都難予人新鮮感,而且來往朝鮮安排極為繁瑣,球迷要前往觀賽不易、更遑論跟當地球迷交流。對於球隊及球迷而言,無疑舊制會更有挑戰性、更有交流的意味。

和富大埔今季在聯賽對傑志獲一勝一和,隊長黃威(右)指,兩軍今季互有勝負,「有信心繼聯賽後再次獲勝。」(高詩琦攝)

4. 香港球會內鬥 打擊重返亞冠希望

香港在2017及2018年取得亞冠盃分組賽資格,很大程度受惠於早年南華及傑志在亞協盃各有不俗戰績,兩隊常可分別出線至淘汰賽,為香港爭取更多屬會積分。

無奈在新制度下,香港球會所在的東亞組只容一隊出線;反觀印尼、菲律賓等所在的東南亞組,因有三個小組,令同一國家有機會有兩支球隊同時出線、亦有機會出戰更多場數的比賽。對於香港而言,印尼、菲律賓等正是爭奪亞冠分組賽資格的主要對手,香港只可以有一隊球隊出線,比賽場數亦較少,爭取積分的機會亦少,在「屬會排名戰」中,無疑更不利。

大埔前鋒伊高沙托尼是今季港超聯表現最突出的球員之一,是對傑志的關鍵一員。(高詩琦攝)

5. 新制賽期不利香港球會 或影響球員合約

過往亞協盃分組賽及16強到5月便結束,8強在8月才重新開始、亦可以重新註冊球員,對於隨歐洲賽季(8月至5月)的香港球隊較易調節陣容。但新賽制之下,東亞組(I組)最後一輪賽事到6月26日才進行,而且到9月中的跨區4強次回合後,才可重新註冊球員。香港球會大多跟球員的合約只簽至5月尾,倘遇上亞協名單中的球員約滿離隊,尤其外援球員離開的話,將是極大打擊。

傑志主帥朱志光認為,這種制度有利有弊:「對手可能沒那麼強,但有朝鮮球隊,要拿小組第一很有難度;而且出線後,也要對其他的區域第一,更加困難。舊制之下,8月也可重新調整陣容,調動更加方便。」

傑志主教練朱志光(左)早前曾稱,未決定好聯賽或亞協哪一賽事較重要,他在賽前記招上則稱,兩條戰線都會盡力而戰:「希望在亞洲賽交出好成績。」(高詩琦)

6. 東亞區出線形勢複雜 西亞區競爭較小

上文曾提及,香港所在的東亞組(I組)、南亞組及中亞組,均只可有一隊出線,而東南亞及西亞則各有3個小組,那東亞及西亞兩個大區,是如何決出大區冠軍,以參加決賽?

在新賽制下,東南亞的3個小組,將有3支小組首名球隊及1支最佳次名球隊出線,4隊出線球隊再進行區域4強賽及決賽,定出東南亞冠軍,再進入東亞區的「跨區4強賽」,跟東亞、南亞及中亞的小組冠軍,爭奪「東亞冠軍」資格。相對之下,西亞區則只得3組競爭3個小組首名及1個最佳次名,再透過區域4強及決賽,決出西亞冠軍,於決賽跟東亞冠軍交鋒,決定最後亞協盃皇者誰屬。

如前文所言,東亞大區共有24支球隊爭奪1個決賽席位,西亞區則只得12支球隊爭奪1個決賽席位,對西亞球隊而言,要進入決賽的競爭無疑較小。若論爭取更多屬會積分,以求「升班」至亞冠,多比賽或是好事,但若希望爭冠,賽制對於西亞球隊而言或相對有利。

亞協盃I組第一輪
傑志Vs和富大埔
日期:3/4/2019
時間:晚上8:00
地點:旺角大球場
票價:$180/$60(特惠票)